【编者注】钢都鞍山正在探索独特的“萌宠经济”。这条从“硬制造”迈向“软陪伴”的新路,回应了高质量发展和内需升级的要求,为资源型城市将民生温度转化为发展动能提供了一个鲜活的观察样本。
11月18日中国日报头版报道《鞍山打造萌宠之都 闯出转型新路》
若将经济发展比作一曲交响乐,鞍山的旋律正从钢铁冶炼的铿锵轰鸣,逐渐转向猫咪与小狗的温柔呜鸣。
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升温的养宠需求推动下,这座有着深厚工业底蕴的城市,正在宠物经济的浪潮中重新规划未来。随着国家即将进入“十五五”(2026-2030)时期,鞍山立志成为中国宠物经济中心。
鞍山市的诞生与发展与钢铁产业紧密相连。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起,面对产能过剩、需求下降和竞争加剧,城市也经历了低迷。
当时,许多下岗钢铁工人开始寻找其他谋生之路,宠物繁育意外地成为了许多人开启新生活的钥匙,61岁的韩宗利就是其中之一。
思路活跃的韩宗利先是开了一家理发店——命运的转折也由此开始。一天,一位顾客带着宠物狗进店,引起了韩宗利的极大兴趣。他立即去附近的宠物市场,花800元(约112美元)买了一只小母狗。
“当时我妈追着我打,差点把我的腿打折,要知道当时工资才100多。”韩宗利笑着说。
后来,这只狗生下了三只小狗,韩宗利以每只3000元的价格售出。他由此进入了宠物繁育行业。而他并非孤例,许多下岗钢铁工人看到了同样的机遇,日渐兴起的宠物相关产业为他们提供了生计,也以新的方式重塑着这座城市。
产业规模与“毛茸茸的洪流”
如今,鞍山宠物繁育产业的规模已相当可观。根据鞍山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目前有超过3万名居民从事纯种犬猫的繁育、交易及相关服务。鞍山的犬猫存栏量超过50万只,全省市场上约七成的宠物狗来自这里。
鞍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韩伟表示,鞍山现已是中国最大的宠物繁育基地。去年,鞍山繁育并售出了150万只犬猫;今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200万。
这股“毛茸茸的洪流”正涌向辽宁省的其他城市——沈阳、大连、辽阳和抚顺。截至去年,以鞍山为中心,辽宁省的宠物产业已涵盖繁育、宠物产品、医疗保健及文化活动等领域,从业人员超过15万,年产值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把握市场脉搏的开拓者
早期,韩宗利专注于繁育狮子狗和马尔济斯犬。
“利润相当可观,”他说,“一只幼犬曾经卖到3万元。”他始终密切关注客户偏好,领先市场趋势一步。从80年代流行的狮子狗,到90年代的博美,再到2000年后萨摩耶、藏獒等大型犬的兴起,以及2012年左右转向比熊、约克夏等小型犬,韩宗利每次都踏准了节奏。
近年来,他专注于市场需求旺盛的约克夏等品种,每天能卖出30到50只幼犬。“选对品种是盈利的关键,”韩宗利说,“只要你懂行,就不会失败。这个行业大约十年一个周期。”如今,他经营着两个面积均超过1000平方米的繁育基地,饲养着近100只种狗。
鞍山宠物商会执行会长、当地一家宠物公司的创始人尚雪峰,也是这个蓬勃行业的一员。早年,他专注于犬类繁育和销售,过去10年则转向了纯种猫。“创业始于对动物终生的热爱——是热情驱动着我,”尚雪峰说。他的公司已运营17年,在一些猫的繁育上位居全国第一。
观念之变与全球视野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宠物繁育业,尤其是犬类繁育,在公众观念中经历了巨大转变。韩宗利说,那时宠物繁育并不被看作体面的行当,被视为“不务正业”,被贬低为无聊的爱好或懒人的营生。
中国日报网首页发布《鞍山打造萌宠之都 闯出转型新路》
“我开始养狗的时候,觉得有点难为情,感觉有社会污名,”韩宗利回忆道,“但现在,我的看法完全改变了。如今,犬类繁育不仅被视为正经事业,更是一种骄傲——一份真正的职业。”
他的子女也进入了这个行业。他的儿子和女儿大学毕业后加入了他的宠物繁育业务,他的侄子则是鞍山市公安局警犬大队的兽医。
韩宗利的犬只繁育业务正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在鞍山繁育的斗牛犬后代已销往韩国和美国,其他品种也进入了俄罗斯家庭。
韩介绍,不同国家的需求各有不同---韩国商人经常购买比熊等优质品种用于专业繁育,而俄罗斯买家通常关注中端品种。
韩宗利相信这个产业潜力巨大,他鼓励鞍山的年轻人抓住机遇。“我希望年轻人能拓展这条产业链,帮助鞍山建立自己的品牌狗粮,并扩展到相关用品的制造,比如狗笼,”他说。
对他而言,“鞍山人卖鞍山品牌的狗粮”这一愿景,既代表着实际的商机,也是当地的骄傲。
新一代与产业升级
年轻一代正在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形成。36岁的企业家王闯,正是将鞍山从区域性繁育中心升级为全国宠物产业领军城市的推动者之一。
王闯于2006年从繁育户起步,白手起家,也没有人脉。“我是个农村孩子。我拥有的一切都来自父老乡亲们的信任,”他谦虚地说。
在动物繁育和配种服务领域打出名气后,王闯从无到有,逐步建立起一个多元化的商业版图。他现在拥有一个1万平方米的繁育基地,饲养着约1000只狗。
通过合作社模式,他联合了约1万名本地繁育户,不仅帮助他们养狗,还集中采买,采用标准化喂养方式。最关键的是,通过他的平台可以直接对接全国买家,省去了中间环节。2019年,他推出了自有品牌——“卓绝”猫砂和“佳享”宠物食品及零食。
然而,真正的变革在于垂直整合。王闯计划在鞍山经济开发区开设一个1.5万平方米的宠物综合体,其中包括一个“宠物山姆会员店”、一个大型活体交易中心、一个繁育基地和一个直播中心。
支持这次扩张的,是他与辽宁新鞍控股投资有限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王闯作为合资公司的执行董事,持有51%的股份,市政府持有49%。
这一合作为标准化这个行业提供了资金、信誉和政策支持。“有政府参与,我们销售的每一个产品都必须100%合规。我们正在树立行业标准,”王闯说。
曝光度困境与破局之道
62岁的退休钢铁工人郭友,正在王闯的宠物用品店给他的狗买钙片。他每月有约5000元退休金,但养狗是为了让退休生活更充实。
郭友养狗不到三年,主要是西施犬和约克夏等小型犬——这条路并不轻松。和鞍山许多繁育者一样,他很难以公平的价格卖出狗狗,即使血统很好。“品相好的狗在这里也卖不上价,”郭友说,“这是我们最大的挑战。”
他认为问题在于曝光度有限。他目前通过本地狗市和零散的个体买家(包括需要抽成的直播代卖)进行销售,潜在客户群很小。
郭友的困境折射出本地繁育者与上海、北京、浙江杭州等主要城市市场之间的隔阂,后者需求更大,价格更高。
“如果看到一窝狗的人是10个,对比1万个,价格肯定不一样,”王闯说。他的解决方案是即将与新综合体同步推出的“01宠物”App。这个名字象征着从“零”开始,目标是做到“第一”。
该App旨在成为活体交易、繁育服务和用品的“一站式”平台。王闯说,这填补了市场的一个关键空白。“现有的电商平台不是为活体宠物设计的,”他说,“我们正在创建一个行业缺乏的专属平台。”
他的视野远不止于鞍山。“我们不应该只在鞍山的小圈子里玩,”他说,“我的梦想是看到中国的宠物走向全球。”在宠物行业摸爬滚打20年后,王闯发出了全国协作的呼吁。他希望整合人才和资源,构建一个更强大、更广阔的宠物平台,不仅能在本地竞争,更能参与全球竞争。
政策规划与行业未来
鞍山宠物经济的成功,得益于中国城市养宠率的上升,这一趋势部分源于人口老龄化、结婚率下降等更广泛的社会变迁。
宠物陪伴变得越来越重要,并释放出宠物产业的巨大潜力。
根据《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去年中国城镇宠物(犬猫)数量达到1.2亿只,同比增长2.1%,犬猫消费市场规模达到3000亿元/年。
鞍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开华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宠物经济,做强专业市场,打造萌宠产业生态圈。这一表态向宠物行业发出了明确信号:政府将引导其向系统化、标准化发展。
鞍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韩伟表示,根据鞍山的宠物产业发展规划,未来五年,该产业将围绕“一带一基地三园区”的框架展开。
该市计划沿千山西路打造宠物经济带,并在铁西区建设国家标准的犬猫繁育基地。三个专业园区分别是:设在海城市的宠物用品园、设在台安县的宠物食品园,以及设在鞍山经济开发区的观赏鱼园。
作为伴侣动物,猫狗不仅仅是商品,更是备受喜爱的家庭成员。随着养宠群体迅速扩大,亟需填补行业标准及法律法规方面的空白。
去年12月,辽宁省伴侣动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为宠物疾病预防与控制、诊疗、寄养、培训和繁育管理提供指导。鞍山市铁西区去年推出了“鞍心宠”数字平台,该平台整合区块链技术,为宠物创建唯一的数字身份证。
其理念是建立可追溯的宠物品种、健康和来源记录。它将为宠物构建一个覆盖繁育、医疗、检验、运输的全生命周期生态系统。
“这标志着从低端活体销售向高质量服务供给的转变,目标是让活体宠物交易更加透明、可信,同时支持鞍山打造标准化宠物电商全国枢纽的目标,”鞍山宠物商会的尚雪峰说。
(中国日报地方部:王松松 通讯员:李琦 摄影:刘晓明 摄像:李晓阳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编辑:吴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