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起裤腿,小手插秧,小脚丫踩在泥土里。水田里,沈阳市于洪区教育局幼儿园的孩子们正专注地进行农事体验,这生动的一幕,是“体验式劳动教育”的真实写照,也是“基于幼小衔接背景的自主游戏模式探索”综合改革项目的创新实践。
“我们要让孩子在真实的劳动中学会自主探究。”于洪区教育局幼儿园张园长介绍道。该园创新性地将劳动教育融入自主游戏模式。从春季播种到秋季收获,孩子们不仅亲历了水稻生长全过程。孩子们在田间地头的实践与发现,被教师敏锐地捕捉,并以此为宝贵的课程生长点,与幼儿共同研讨、梳理,最终生成为项目式课程。课程追随孩子们对丰收的浓厚兴趣,自然延伸出“民俗文化节”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教育的深度与广度清晰可见:于“晒秋大赛”中,孩子们协作进行农作物的称重与分类,将数学认知应用于真实情境;在自主策划的“秋日集市”中,他们化身“小掌柜”,自信地推销劳动美食,在真实的交往与交易中,语言表达、社会协作及任务执行等关键素养得到了综合锻炼。这些精心设计的环节,直指幼小衔接中所需的核心能力,实现了从游戏体验向学习素养的无痕过渡。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于洪区教育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本地实际,系统推进劳动教育在区域内落地生根。作为于洪区重点培育的综改项目,于洪区教育局幼儿园立足破解幼小衔接“衔什么”和“怎么衔”的难题,通过“创新体验式学习、创设真实劳动情景、融入传统文化与生活”的方式,将国家政策与区域方案转化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项目式课程。集团内形成“素养导向”的课程体系,实现教师角色“范式转换”,并形成区域推广机制。随着项目的推进,改革经验已产生“乘数效应”,培育出更多特色园所,推动区域育人品牌的不断打造。
在“五育融合”理念指导下,于洪区将不断破解幼小衔接难题,解决家长的困惑,继续深化“学前教育提质工程”,通过标准引领、项目驱动等策略,打造更具示范性的教育改革样板,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区域智慧。
(张岩 刘适铖|编辑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