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调解员的“和融”之道

独臂调解员的“和融”之道

来源:大连新闻传媒集团 2025-10-14 17:2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和融坊”是普兰店区城子坦街道东老滩社区创新打造的一个综合服务平台,整合了“法治超市”“居民评理说事点”等多元解纷资源,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载体。

平日里,“和融坊”总是热热闹闹的,全社区2000多户居民遇到什么矛盾纠纷,都愿意来这里聊一聊、说道说道。而最让大家信服的,是这里的“独臂老汉”调解主任王家汉,他总能在看似琐碎的纠纷中,精准找到化解矛盾的“平衡点”,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近日,55岁的王家汉向记者聊起了他处理那些“鸡毛蒜皮”纠纷的“独家秘籍”。

巧借“外援” 化解叔侄心结

今年8月中旬,隋屯的孙家叔侄俩因排水和道路问题闹得不可开交。起因是叔叔为抄近路,时常从侄子家的菜地穿行。侄子为保护菜地围起栅栏,却被叔叔部分破坏,矛盾因此激化。

王家汉得知后,与街道司法所所长冯伟一同赶到现场。他先找小孙谈心:“你父亲过世后的那几年,你叔叔没少帮你们家张罗大事小情,这份情谊你得记着。”随后又去开导老孙:“你这侄子就是刀子嘴豆腐心,记得你以前下地回来,家里没热乎饭吃,他没少喊你到家里吃饭。一家人,怎么能说两家话?”这番话如同钥匙,瞬间打开了叔侄俩的心结。冯伟所长也从法理入手,劝说老孙:“咱们再有理,也不能毁坏人家的栅栏,法律上不允许这样做。”最终,老孙同意赔偿侄子200元修缮栅栏,小孙也主动提出为叔叔留出一条便道。一场纠纷就此圆满化解。

王家汉知道,解决复杂的矛盾不能光靠一己之力,必须联合街道派出所、司法所、平安办等部门共同发力。事实上,在他成功调解的纠纷中,接近一半都是通过这样的多部门联动才最终达成和解的。

对症下药 平息“野菜风波”

调解不是简单地“和稀泥”,关键得“对症下药”。东老滩社区有两位七旬老人李大娘和林大娘,因为两筐野菜发生口角,甚至动起手来,林大娘的儿子一时情急也加入了争执。王家汉赶到后,并没有急于批评任何人,而是先深入了解矛盾的根源。他发现,这不只是两筐野菜的“利益”之争,更是两位老人之间“颜面”之争,她们内心渴望被对方尊重。

于是,王家汉先请社区工作人员挖了两筐野菜,分别送给两位老人,缓和现场气氛。随后,他特意对李大娘说:“咱们都知道,您平时是出了名的热心肠,以前谁家有红白喜事,您都忙前忙后帮忙张罗,大家提起您,没一个不竖大拇指的。今天这点儿小事,以您的大度和实在,肯定能和对方好好沟通。咱们一起把这事儿解决好,不影响平时的和气,您说对不对?”这番话,让先前出言不当的李大娘主动认了错。见气氛缓和,林大娘和儿子也表达了歉意。

一场可能激化的冲突,就这样因王家汉准确把握了矛盾背后的情感需求而化解了。

两本存折 承载百姓信任

在东老滩社区,王家汉是老百姓心里最信得过的人。前年3月,后王屯的王某从外地打工回来,一脸愁容地找到王家汉诉苦。原来,他认为前妻把他名下的地补和粮补款领走了,迟迟不肯归还。那笔补贴款的银行专户,户主还是王某本人。

王家汉了解情况后,先找到现住在城子坦街道的王某前妻。刚一说明来意,其前妻情绪就激动起来,坚称自己不知道有这笔钱,更没领过,还说前夫来要钱“肯定不能给”。王家汉没有气馁,他找来与其关系要好的邻居一起耐心劝说,并提议不如直接拿着补贴存折去银行查个清楚。前妻最终同意了。

王家汉又赶忙打车接上王某,4人一同前往银行。一查账户,果然里面有近2000元的地补和粮补收入。在征得两人同意后,王家汉将钱取出,平均分给了两人。这场纠纷圆满解决后,两人都觉得王家汉办事靠谱,一致同意将补贴存折交给他保管。今年5月10日,王家汉又取出新到账的700元地补款,再次平分给了两人。

如今,王家汉手里还保管着另一本存折。那是去年调解吴北屯王姓老人的赡养费问题时,老人和他的3个子女都觉得他处事公道,一致同意将赡养费存折交给他保管。

王家汉对记者说,这两本小小的存折,承载的是老百姓对他满满的信任。

六尺巷典故 重塑邻里和谐

在东老滩社区,王家汉调解邻里纠纷有一套独特的“文化法宝”。他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常用“六尺巷”这样的典故启发乡亲,让大家明白邻里之间应相互谦让、和睦相处的道理。

今年9月初,吴南屯的董某和蒋某因围墙边界问题闹得不可开交。董某家菜地的围墙超出了边界,占用了近3尺的道路,影响蒋某等居民的日常通行。蒋某协商未果,也准备拉石砌墙、外扩3尺,跟董某“对着干”。

居民及时将情况反映给王家汉。他赶到现场后,反复劝解双方,还站在两家的空地上,绘声绘色地讲起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两家人听后都陷入沉思。到第4次调解时,王家汉协同说事员高景林等同砌墙工人一起上门沟通。最终,双方同意各让3尺土地,作为公共的排水和通行空间。

记者了解到,早年的一场意外让王家汉失去了左臂,但这并没有消减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服务社区的热情。每天,居民们总能看到他穿梭在社区的大街小巷,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无论白天黑夜,居民的电话随时打来,最多时一天要处理9起纠纷,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他却从无一句怨言。

在王家汉与“和融坊”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东老滩社区的矛盾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60%,案件调解率达到100%,调解成功率达98%,连续多年实现信访事件零发生,未出现一例“民转刑”及“刑转命”案件。

(苏萌 王恩慧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石家家)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