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载筚路蓝缕,八十载砥砺前行。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曾经的烽烟岁月,中华儿女用铁骨撑起破碎江山,用丹心照亮至暗长夜,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前行。硝烟虽已消散,但民族血泪铸就的深沉记忆永远不会磨灭、伟大坚毅的抗战精神永远不会磨灭,而今我们立足新征程,更应踔厉奋发,积蓄推动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于“苦难辉煌”的历史回响中,淬炼“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政治忠诚。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南京城下的悲鸣、台儿庄内的血战、百团大战的号角……无数英雄儿女以“愿拼热血卫吾华”的凛然壮举,诠释了爱国主义的最深内涵。这种爱,是对脚下土地最深沉的热爱,是对家国命运最炽热的担当,是超越个体存亡的绝对忠诚。之于今日的党员干部,这种精神内核穿越时空,转化为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绝对忠诚,是“两个确立”的坚定拥护,是“四个意识”的牢固铸就。它要求我们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看齐,将忠诚融入血脉、铸入灵魂,在大是大非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前无所畏惧,始终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确保复兴巨轮航向不偏、行稳致远。
于“勠力同心”的实践传承中,锻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实干担当。抗战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浴血拼杀出来的。“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昔日的战场硝烟已散,但新的“战场”同样考验着我们的意志与能力。深化改革需要“啃硬骨头”,乡村振兴呼唤“拓荒牛”,科技自立自强亟待“闯将”。党员干部尤须从历史中汲取“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磅礴伟力,发扬“挤”和“钻”的精神,主动到急难险重任务中去挑重担,到矛盾集中的一线去解难题。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争当起而行之的行动者,用实实在在的业绩,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奋斗华章。
于“复兴新程”的时代召唤中,激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创新锐气。抗战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场思想的胜利、精神的涅槃。它彻底粉碎了“亡国论”的迷思,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开启了走向复兴的历史新篇章。这种敢于在绝境中开辟生路、善于在危机中孕育新机的开拓精神,正是我们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需要继承和发扬的。新征程上,艰难险阻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探索。党员干部必须做开拓创新的引领者,而非因循守旧的旁观者。要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锐气,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大胆探索,在应对风险挑战中锤炼本领,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让抗战精神的时代光芒,照亮民族复兴的壮阔前程。
历史的烽火早已熄灭,但精神的火炬代代相传。对历史最好的纪念,是创造新的历史;对先烈最好的告慰,是开创光明的未来。站在新的起点,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当成为这精神火炬的传递者,以坚定的信念为舵,以实干的作风为桨,以创新的锐气为帆,在新时代的洪流中破浪前行,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进征程上的崭新篇章。
(作者:周楠 杨雪森|编辑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