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回响|穿透黑暗的光束

在德国人托马斯・拉贝的童年记忆里,躺着一本厚厚的日记本。他知道,那是祖父约翰·拉贝的遗物,却从未想过这些纸页间藏着怎样的故事。

历史的回响|穿透黑暗的光束

来源:新华社 2025-08-30 12:5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德国人托马斯・拉贝的童年记忆里,躺着一本厚厚的日记本。他知道,那是祖父约翰·拉贝的遗物,却从未想过这些纸页间藏着怎样的故事。

直到1996年,当日记的一部分被公之于世,托马斯・拉贝才真正明白,祖父沉默守护的,是20多万条生命。

1937年,侵华日军制造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拉贝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大屠杀内情,成为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证据。

祖父的精神,早已融入托马斯·拉贝的血脉。多年来,他致力于推动中德两国在历史研究、文化传承、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合作,并在全球设立了六座约翰·拉贝交流中心。

八十多年岁月流转,约翰·拉贝的名字已刻进中国人的记忆深处。我们不会忘记,曾有这样一位国际友人,在黑暗中为生命挺身而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生命的大爱、对和平的追求,永远是穿透黑暗的光束。这份勇气与大爱,跨越时代与国界,陪伴我们共赴光明未来。

编导:吕馨慧

执行编导:苏轶人、孔令杭、逄杰

记者:高尚、林凯、夏鹏、孔令杭、褚怡

摄像:刘洋、夏子麟、张骁

配音:王帅龙、常晅

海报:苏轶人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责编:李 莹 审核:刘立纲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