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着草原风情的“北疆文化神州行 奈曼版画展”近日在沈阳市沈河区庭澜美术馆1号馆盛大启幕。这场汇聚50余件精品的艺术盛宴,不仅让沈阳市民近距离触摸到内蒙古奈曼旗的文化脉搏,更以版画为媒,为蒙辽两地文化交流搭建起一座鲜活的桥梁。
本次展览于8月1日至8月20日举办,由通辽市奈曼旗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奈曼旗美术馆、奈曼版画创作培训基地、庭澜美术馆、内蒙古龙化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并得到黯潮艺术、沈河区文化馆等单位协办,以及德华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盛京故里的大力支持。
展览期间同步开设“两地版画的在地性与推广发展”学术论坛,并邀请鲁迅美术学院前副院长李宝泉教授、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李林教授、鲁迅美术学院影像艺术学院副院长蒋建兵副教授、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版画专业副教授程庆陶老师、鲁迅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冯超老师、哈尔滨阿城版画院院长谢崇院长等业内专家,共探地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奈曼版画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是哲里木版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几代艺术家打磨,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其作品以木版为主要载体,兼及铜版等多元技法,线条粗犷如草原疾风,笔法简练似大漠石刻,内容多聚焦蒙古族群众的文化生活,以及奈曼旗的沙地风光、湖泊湿地,将北疆文化的雄浑与灵动尽收眼下。
“奈曼版画的魂,在于它从不脱离生活。”奈曼旗美术馆馆长王智成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奈曼版画创作基地于2013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共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4536平方米。内设木版画工作室、铜版画工作室、丝网版画工作室和创作室、培训室、会议室、展厅以及餐厅等。可同时容纳100余人的创作、培训和就餐,容纳30多人封闭式创作。基地设施先进,功能完备,为国内外版画家创作、交流提供了比较理想的场所。
截止到现在,全旗成人版画创作队伍已发展到100多人,其中骨干创作人员70多人,驻基地长期创作人员31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已由过去1人发展到11人,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会员已由过去3人发展到45人。
自2009年以来,奈曼版画院共创作成人版画作品3000余幅,有700余幅作品参加国内外展览,其中73幅作品入选国家级展览,300余幅作品入选自治区级展览,举办各类展览达百余场。少儿版画作品多次赴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500多幅作品在国际画展中获奖,1500多幅作品在全国少儿书画展赛中获奖。
此次参展的50余件作品,是从众多佳作中精心遴选的精品,既有展现内蒙古生活场景等民俗场景的经典之作,也不乏反映新时代奈曼旗生态治理、乡村振兴的创新佳作。
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起始于1938年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历经东北鲁艺、东北美专时期,于1958年成立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版画系作为鲁迅美术学院绘画学科重要的版画艺术教育的专业教学单位,其以木版、石版、铜版、丝网版、PS版及数字版画为主干课程的教学结构,培养、造就了大批享有声誉的版画艺术人才,是中国当代版画艺术人才培养、艺术创作和版画艺术发展的重要教育研究机构。
观展结束后,鲁迅美术学院前副院长李宝泉教授采访时提到:“奈曼版画,主要是以木刻为主,而且在木刻中又是以套色木刻为主,我们都知道草原的颜色很鲜艳,所以用这种版画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地域版画,我觉得是一个比较直接的表达方式。”
“第一次这么直观地感受内蒙古版画,原来草原文化可以通过刻刀表达得如此有力量。”沈阳市民李女士在观展后难掩赞叹,她表示作品中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让自己对奈曼旗有了更生动的想象。
沈阳市庭澜美术馆馆长张津浩则认为,此次展览打破了地域界限,“东北黑土地与内蒙古草原的艺术基因本就相通,奈曼版画的到来,让两地观众看到了相似文化土壤上开出的不同花朵。”
据悉,奈曼版画已先后在国内外举办百余场展览,此次沈阳展是其深耕东北市场的重要一步。正如通辽市奈曼旗文化和旅游局分管领导所言:“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带着温度的作品,让更多人认识奈曼、爱上奈曼。未来,奈曼版画将继续以非遗传承为根,以交流合作为翼,让这朵草原艺术之花在更广阔的天地绽放。”
随着展览的持续进行,这场跨越蒙辽的艺术对话还将不断升温,在刀木相击的韵律中,奏响两地文化交融的新乐章。
(申林 刘适铖|编辑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