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中华文明:朝阳红山牛河梁遗址入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成果一周年

探源中华文明:朝阳红山牛河梁遗址入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成果一周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12-10 09:5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4年12月9日是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成果一周年。去年今日牛河梁遗址被确定为距今5800至5200年前后的古国时代第一阶段典型代表,再次明确了西辽河与长江、黄河并列为中华文明主要起源地之一的重要地位。

“玉出红山,礼行天下”,作为中华文明的直根系,在牛河梁发现的以祭祀为主、规模宏大的遗址群,龙、凤、龟等高度抽象的动物形玉礼器和彩陶祭器反映了西辽河流域在五千年前的中华大地上实现从社会结构到观念信仰的第一次突变,率先进入古国时代。

中国日报近年来密切关注辽宁红山文化,报道最新考古发现,向世界讲述中华民族何以伟大,中华文明何以不朽的精彩故事。

2023年7月13日,在辽宁省委省政府支持下,中国日报社联合国家文物局成功举办“中国日报红山大讲堂”活动。

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等嘉宾出席活动,共同探讨红山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深远意义。活动的成功举办为随后国家文物局做出重要认定提供了有力支撑。相关成果1月被写入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9月写入中学历史教科书,极大提振了辽宁人民的文化自信。

一年来,牛河梁遗址的考古发现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宝玉介绍,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占地约10万平方米,是由至少9座台基构成的大型建筑群。其中,著名的“女神庙”建筑坐落于高4.6米的台基之上,这一发现对理解5000多年前的礼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发掘工作今年继续深入。在第一地点的7号台基,考古人员发现了多处重要遗迹。台基南北两侧在修筑方式及遗迹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别,其中北侧发现的坑状遗迹可能与祭祀活动有关,为研究红山社会的礼仪制度提供了新的线索。

牛河梁遗址的影响力在这一年中持续扩大。2024年9月,这一凝聚着中华民族记忆的文化遗产正式入选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成为青少年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窗口。在文物保护方面,朝阳市今年投入1亿元用于遗址公园维护修缮,完成了27.1公里沿线道路改造工程,全面提升了遗址的保护水平和游客体验。今年国庆期间,遗址公园接待游客近2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80%,展现出强劲的文化吸引力。

在学术研究领域,牛河梁遗址管理方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师范学院等多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深化考古研究与人才培养。目前,考古团队正在筹建“女神庙”考古方舱,持续推进遗址考古和出土文物研究的深入。今年9月,牛河梁遗址博物馆还被授予“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凸显了其在文化传播和科普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

“我们深知,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还承担着守护好、展示好、传承好红山文化的重要使命。”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宝玉表示,我们将积极参与和推进红山文化研究院的建设;启动红山文化展览展示提升工程,让更多的群众更方便地走近红山,了解红山。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和保护力度的加强,这座见证中华文明起源的遗址,正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刘适铖|编辑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吴勇)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