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邻居到邻国:“两邻”理念在沈阳生根开花

从邻居到邻国:“两邻”理念在沈阳生根开花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11-07 12:3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韩友好从一碗汤开始。”在沈阳市和平区新世界酒店的韩都烤肉店,新韩银行沈阳分行行长朴致哲端起一碗大酱汤,与几位中国客人共同举杯。从街坊邻里到国际友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理念在这里得到生动演绎。

10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沈阳为“辽宁省省会,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这是沈阳历版总体规划中首次获批具有国际化定位的城市性质。在基层社区,这座城市的国际化图景早已悄然铺展。

韩都烤肉见证了沈阳的国际化历程。90年代初,创始人金成哲和母亲在韩国经营着一个小小的中药材摊位。“最初几乎无人问津,是一位当地很有人气的街头魔术师主动帮我们。他每天变魔术时都会提到这个中国药材摊,不到两个月,我们的药材就售罄了。”金成哲回忆说,正是这份跨越国界的邻里情谊,让他对“与邻为善”有了深刻体会。

在韩国期间,金成哲注意到当地流行的“无烟烧烤”技术。“那时国内还在用传统的排烟泥炉。”回国后,他不仅引进了设备,还创新使用猕猴桃和韩国烧酒腌制牛肉,将韩式烹饪方法与中国口味相结合。让来到这里吃饭的韩国人有“回家的感觉”。如今,这里已成为当地韩国居民常去的餐厅之一,不时可见韩国客人与中国食客共桌用餐,交流两国文化。

南湖街道将“两邻”理念融入基层治理实践。“去年中秋节前夕,社区韩国居民郑在浩带着妻子参加了我们的月饼制作活动。”社区党委书记刘诗璐介绍,“他们不仅学做月饼,还向大家介绍了韩国过中秋的习俗。郑在浩说韩国的'秋夕'也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还特意准备了韩式松饼与邻居分享。这样的文化交流现在已成为社区常态。”

除了推行双语标识、建立外籍居民服务群,社区还发动韩国居民参与志愿服务。“一位韩国奶奶主动教社区孩子们学习韩语,经常会开设免费的韩语课。”刘诗璐说,“这种自发的邻里互助,让‘两邻’理念在日常生活中生根发芽。”

在金融服务领域,新韩银行见证了沈阳对外开放的深化。朴致哲表示,随着城市国际化程度提升,越来越多韩国企业选择在此投资。数据显示,该行服务的韩资企业中,制造业占比达80%。“我记得去年一位韩国企业家选址时说,他最初被沈阳的营商环境吸引,但真正打动他的是这里浓厚的邻里氛围,让他感觉不是在投资一座陌生的城市,而是在与老朋友合作。”

在南湖街道,“两邻”理念已渗透到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去年有韩国居民反映小区健身设施不够完善,我们在广场增设了一些适合老年人的器材。”吴艳华说,“现在清晨经常能看到中韩居民一起锻炼。特别是广场舞时间,韩国阿姨们也会加入,跳得特别开心。前不久下大雪,几位韩国居民还主动帮忙清扫小区道路,这种邻里互助让社区更有温度。”

“一碗热汤映照邻里之情,一条街巷传递国际友谊。在沈阳的大街小巷,'邻居'的意义早已超越街坊之谊,升华为邻邦、邻国之间的真挚情谊,描绘着这座国际化城市的人文图景。”

(陈晴 刘适铖|编辑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吴勇)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