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积极推动下,金普新区七顶山街道争取到了中国建设银行大连金普新区分行3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购置挤压粉碎一体机、搅拌混合机、液体发酵罐等设备。至此,由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牵头的“七顶山街道大樱桃废弃果转化液体生物有机肥”项目将可以在2025年春落地执行,届时,七顶山街道因大樱桃废弃果堆放而引起的周边环境污染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早、中、晚熟合理搭配,黄、红、紫多色并存……樱桃是大连市的特产水果之一,因个大饱满、肉厚多汁而闻名海内外。每年6月开始,金普新区的露地大樱桃便陆续成熟,并销往全国。地处七顶山街道的老虎山樱桃大市场是亚洲最大的樱桃交易市场,樱桃收获期每天交易量1000多吨,但同时废弃果每天高达20余吨。大量的废弃果受高温和微生物的影响迅速腐烂,并吸引了大量果蝇,导致周边环境被破坏。
废弃果是一直无法避免的行业难题。为解决大量烂果、裂果的及时处理问题,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科研团队先后多次到七顶山街道实地调研,就樱桃流通及预冷、防裂果、防果蝇、防腐烂等技术难题,联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广植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等多家单位进行技术攻关。
“废弃果中含有丰富的蔗糖、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这些营养物质如果得不到有效利用,会加剧环境的破坏。”项目负责人、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姜爱丽介绍。
依托学校科研平台,大连民族大学科研团队把废弃的樱桃进行收集,直接进行挤压破碎,将废弃果粉碎混匀后形成果浆,再加入学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果蔬专用菌酶复合制剂进行发酵处理,三四天后终止发酵,进行皮渣分离并导入贮藏罐备用,废弃果就转化成了液体生物有机肥。
此项技术的利用,不仅为种植户解决了令其困扰的废弃果处理问题,减轻了环保压力,有助于绿色乡村建设,还通过生物技术的转化,为养殖户带来了可促进经济作物生长的高品质生物有机肥,不仅让烂果、裂果“变废为宝”,还实现了“循环生金”。
据介绍,废弃果转化液体生物有机肥技术在七顶山街道聚宝盆樱桃种植农场和海林生态园率先优化和应用示范。实践证明,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操作层面完全具备可行性。特别是争取到中国建设银行大连金普新区分行为七顶山街道建立废弃果转化生物有机肥装置,通过管路连接,可实现小周期3至5人半自动化操作。
2023年11月,大连民族大学与辽宁省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辽宁省8个民族自治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今年年初,该校又与大连11个乡(镇、街道)签署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在与七顶山街道共建合作过程中,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前提、以“项目”为依托,遵循“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实现共赢”的原则,形成了合作成果,推动双方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大连民族大学团队将与七顶山街道开展长期的樱桃产业科技服务工作,并计划在七顶山街道建立研究生实践实训基地,发挥特色生物资源食用开发与安全研究方向专长,以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为突破口,缔结牢固的校地友好合作关系。“我们将进一步细化、量化合作内容,把合作的好想法变为好做法,加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最大限度调集和动员学院优势力量,在科技创新、特色农业及文旅产业发展等方面推动更多成果转化。”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曹际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