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中国日报第17版Z WEEKLY报道,毕业季全国各地多行业提供丰富就业机会,制造业和服务业需求强劲,毕业生迎来广阔就业前景。
几周前,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为学生举办了一场招聘会,吸引了152家企业到场,并提供了3600余个岗位,涵盖了从智能制造到汽车技术和幼儿教育等多个行业。
所有毕业班的班主任都参加了此次活动,并为学生提供详细指导。学校计算机数控(CNC)专业的导师刘娟表示,她班里的每位学生平均已收到五个工作邀请,实习生的月薪起点为5000元,包吃包住。
这种情景在毕业季很常见,六七月是大学毕业生从校园步入职场的高峰期。此时的招聘会为他们提供了开启职业生涯的平台。
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透露,蓝领工人的需求尤其强劲。 在广州市黄埔区工商联举办的一场招聘会上,供求比达到了6:1,即每位求职者平均有六个工作机会。
除了在自动化控制、现代物流和平面设计等传统领域提供超过100个职位外,还新增了20多个职位,如AI技术应用工程师、数据安全工程师和游戏培训师,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对于以蓝领工人为主的制造企业来说,近年来科技扩展带来了对技术精湛和高素质人才的更大需求。许多公司现在主动联系学校,开展校企合作进行招聘。
由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阳工学院联合推出的“一带一路”订单班就是这种合作的典型例子。
自2023年9月以来,42名中国大四学生被选入该班,接受专业技能和俄语的培训。毕业后,这些学生将在华中数控及其他相关公司工作。这些公司向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如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出口大量数控系统和机床,毕业生将作为数控技术员,进行系统调试和售后维护。
该项目包括600多小时的定制俄语课程,由五名以上俄语教师授课,课程涵盖语言、文化礼仪和当地风俗。截至撰稿时,班里的所有学生都已落实了工作——企业在他们毕业前就迫切地招聘他们。
来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22岁学生闫亮是该项目的一员。他表示,该项目使他成为具备语言和技术技能的多面手,使他在行业中备受欢迎。
另一名学生、来自辽宁省丹东市的翟盛凯也有类似感受。“在我们的机械行业,找工作并不难。我没有感受到就业压力或焦虑。甚至在加入定制班之前,我已经收到三家以上公司的邀请。”23岁的他说,“参加培训后,就业前景更好了。我现在觉得特别有竞争力。”
今年三月,班里还加入了来自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学生,学习数控技术和中文。20岁的Rychkov Rodion是其中一员。他来自俄罗斯贝加尔湖附近的一个小镇,当地年轻人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机械行业、煤炭勘探和畜牧业。他在家乡的一所大学学习石油勘探,加入培训项目是因为他“非常喜欢中国,想亲身体验中国文化”。
“中俄两国一直保持着长期友谊。我在中学的历史课上学到,中国和俄罗斯在重大历史时刻互相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促进参与国的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Rodion说。
他强调,项目的课程设计非常好,与最先进的社会需求相契合,确保知识体系与实际需求匹配,并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我对自己的就业前景非常乐观。”他说。
服务业蓬勃发展
除了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外,服务业对专业人士的需求也很大。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实习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石敬颖表示,该校的酒店管理旗舰项目每年在校园招聘季为约800名毕业生提供约2600个岗位。
约35%的毕业生在国际高端酒店和旅游业工作,5%到8%的人创业,其余大部分进入金融和奢侈品等更广泛的服务行业。
“相关领域的高就业率是学校教育成就的证明。这表明学生既有能力又对所选领域充满热情,也反映了中国酒店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强烈需求。” 石敬颖说。
她表示,近年来,随着全国文化和旅游趋势的兴起,许多毕业生进入了这一领域。“今年至少有三名学院毕业生开办了自己的民宿。”她说。
良好的就业成果归功于学校课程与行业需求的紧密结合。来自湖南省湘潭市的毕业生陈茜文在毕业前六个月就获得了杭州一家五星级酒店餐饮部总监秘书的职位,协助管理五家餐厅。“这个工作要求三年工作经验,而我一毕业就获得了。是不是很了不起?”她自豪地说。
陈茜文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在学期间深入的实习经验。她表示,学校运营着一家四星级教学酒店,学生在16周的实习课程中获得从接待到管理岗位、从客房服务到餐饮服务的第一手经验。
除此之外,学校还组织两次为期六个月的行业实习,使学生在高端酒店提早接触工作,为毕业后顺利起步打下基础。
石敬颖指出,引导毕业生职业发展是提供职业教育的学校的核心责任和教育理念。
对于学生和他们的家庭来说,很多人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多年来都专注于学术成绩,职业规划有时会被忽视。
“我认为职业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它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愿景,让他们看到未来的发展。” 石敬颖说。“学生入学时可能不确定,但随着他们的进步,往往会发现光明的前景。”
(邢致远|编辑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