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盘锦积极推动双碳数字化 :智能系统助力企业节能减排

辽宁盘锦积极推动双碳数字化 :智能系统助力企业节能减排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4-30 14: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了助力实现国家的“双碳”目标,以及欧盟的碳关税等国际上对碳排放的新政策,近年来,辽宁盘锦的政府和企业积极探索并使用数字化系统来监管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情况,试图通过数据的分析找到节能减排的路径。

自从2021年成立盘锦绿色发展创新中心以来,盘锦当地政府引进了双碳数字化项目,即使用智能系统将能源、化工等重点碳排放企业的二氧化碳像财务记账一样数字化记录下来。

“传统行业对碳排放进行数字化监管,可以帮助企业降本增效,而政府对数字化系统的应用,则可以更直观地去管理区域内的碳排放企业,提高管理效率,”智源碳科技有限公司的CEO叶海亮说。

叶海亮和他的团队从2015年就开始做企业数字化的研究,他说,自从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即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两个阶段碳减排战略目标后,碳排放的数字化受到更多政府和企业的关注。

对于双碳数字化,叶海亮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以前,做生意需要手工记账,后来有了计算机和财务系统,在业务发生的同时,账务就自然形成了,同时分析的数据也都能自动生成,就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对于碳来说也是一样的,现在国际和国内都很关注生产产生的温室气体,但是排放的计算比财务更复杂,所以就更需要这样一个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系统。”

最近三年以来,在盘锦的三个区、一个县,政府都先后采用了这样的智能碳排放记录系统,也在一些化工企业进行了试运行。

盘锦是辽宁省的一个沿海城市,因为地下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是建在油田上的城市,同时沿海湿地也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斑海豹、丹顶鹤等珍稀动物的出没而出名。

叶海亮说:“盘锦的石油和化工这条产业链相对比较完整,有很多化工产业,这是一个重点的碳排放领域,但同时盘锦又很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在碳监管方面发展得比较超前。”

叶海亮解释道:“通过系统,一方面可以测算生产线各个环节分别产生了多少碳排放这些实时数据;另一方面可以统筹计算在国家政策要求下,一个企业的碳排放年配额已经消耗多少,以方便计划生产。”

智源碳科技的工程师潘国辉说:“另外,通过分析每个环节的排放情况,也可以做出生产环节的改良建议。”

企业的碳排放,一般来自能源的消耗,比如煤炭的燃烧,也有一些来自生产过程重的其他化学反应,以及购买的电力、热力、运输、采买的材料生产过程中曾经产生的二氧化碳等。

潘国辉说:“应用了数字化系统后,企业会找到生产过程中高碳排的环节,比如说原来烧大块的段煤,产生了较高的排放,通过改进工艺,烧小一些的煤炭颗粒,就可以有较大改善;再比如煤锅炉改成电锅炉,也是有效的方法,这些都可以根据实际的数据去分析。”

“再比如,使用国外进口原材料,远距离运输会增加碳排放,系统会帮助分析是否应该做出调整;运输的方式是火车运输或者汽车运输,柴油卡车还是电卡车,相应的排放数值都不一样”,潘国辉补充道。

潘国辉提到:“在世界范围内来说,欧盟的碳关税马上开始试运行,对于发展中国家,很可能会构建一种绿色的贸易壁垒。”

2023年 10 月,欧盟开始实施碳边境调整机制的过渡阶段,该机制是对进入欧盟的碳密集型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碳进行公平定价的工具,也被称为碳关税。

经过三年的过渡阶段后,欧盟将于 2026 年开始要求向欧盟国家出口碳边境调整机制所涵盖商品的公司注册并购买碳边境调整机制证书。水泥、钢铁、铝、化肥、电力和氢气等碳密集型生产和碳泄漏风险最大的商品都包括在内。

潘国辉说:“中国是铝出口大国。以此为例,碳关税要求核算铝产生过程的碳排放是多少,以及它的碳足迹,追溯上游企业的生产过程,所以整个产业链需要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点都要精精确计算。”

相应地,在国内,早在2011年,就启动了“碳交易”的试点。根据新华通讯社的消息,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正式开始上线交易。

潘国辉说:“随着国家逐渐完善这些核算的标准,碳排放的计算因子会越来越清晰。现在,世界各地对碳排放的计算因子不同,中国和欧盟、美国,三方接轨和互认还在完善当中。期待未来有标准的统一,也希望基于盘锦的碳排放数字化实践,能够为世界产生一些积极的经验借鉴。”

(闫东洁|编辑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吴勇)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