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省级重点智库举行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专题座谈会

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省级重点智库举行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专题座谈会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11-03 13: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10月28日,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省级重点智库举行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专题座谈会。来自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省级重点智库、辽宁大学商学院、沈阳市东北振兴方略研究中心、沈阳市国资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辽宁省新经济企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等部分专家及师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商学院院长张广胜教授主持。

会上,张广胜院长首先简要介绍了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基本情况,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是辽宁省第二批省级重点新型智库,研究院立足辽宁省,着眼国内外,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为研究主线,开展深入研究。接下来,与会专家分别以“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声誉机制与品牌建设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抓手”“深化改革,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 开创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新路径”“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为题分享了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体会,并与参会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座谈会交流发言主要观点予以摘登如下: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旋律——辽宁大学商学院院长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院负责人张广胜教授

2022年10月16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具有划时代非凡意义,不仅总结了过去伟大成就的经验,而且为中国未来指明了发展方向,明确了发展目标,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相统一;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绿色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更加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公平、协调、安全和可持续性。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有序推进社会共同富裕。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激发内生动力,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季教授

本人多年来致力于创新与创业管理领域的相关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学术创业和人才生态系统构建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人将继续致力于相关研究,努力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出可行的建议。

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辽宁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张广宁教授

报告提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是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升全体国民素质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战略部署,本质上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奠定牢固基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更强劲的动力。学习型社会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打造智慧学习环境,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数字化为杠杆推动变革,旨在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学习型社会特点为学习对象全覆盖、学段全覆盖,支持多样的学习模式,坚守学习个体的包容性与学习机会的公平性,实现跨时空的智联融通,满足多元化学习需求。教师应是学习型社会中学习的引领者,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提升数字素养,引导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助力培养具有终身学习意识的创新型人才。

声誉机制与品牌建设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抓手——辽宁省新经济企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袁少锋副教授

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核心微观主体,如何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本人两点思考:第一,企业市场声誉机制建设,是卓越营商环境的一部分,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软环境保障。要求法律、制度、舆论等肯定与保护高质量企业,让向市场提供高质量供给的企业更容易获得积极声誉;同时容许与保护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对低质量企业的“差评”,让向市场提供低质量供给获得负面反馈。第二,品牌塑造是辽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地方政府在此方面大有作为,可借鉴“浙江模式”。

深化改革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业坤教授

一是党的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企业层面,企业要增加劳动收入份额,缩小薪酬差距,更好地保护员工的利益,要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加ESG投入,着眼于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战略竞争力,加快动能转换,强链补链。这些对于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企业层面,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增加污染减排投入和绿色研发、创新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探索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推动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关注气候风险。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 开创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新路径——沈阳市东北振兴方略研究中心郭舒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从文化建设角度提出发展文旅产业的重要战略方向。

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要体现文旅产业发展的“数字化”;要继续“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通过“文化产业项目”引领事业与产业发展;要体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四个要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同时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从生态建设角度提出文旅产业发展的方向,即文旅产业要成为生态友好型产业项目的首选,要做足做好“保护”的同时做好“利用”,不断扩大文化铸魂、旅游为民的综合效应。从培养学生和科学研究角度看,文旅产业要结合文化、生态建设,要有跨学科格局,用建设横断学科视野,探索开创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新路径。

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辽宁大学商学院副院长 沈阳市国资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韩亮亮教授

未来五年是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东北全面振兴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一是要把人口规模巨大优势有效转化为巨大的投资市场、巨大的消费需求和巨大的创新资源;二是要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共同富裕;三是要在夯实物质条件基础上培育企业家精神,更好传承东北红色文化、工匠精神和雷锋精神等;四是要在生态资源开发与利用上取的新进展;五是要在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上进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与合作。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