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
在居民小区在核酸采样点在物资配送点
一群特殊的“大白”和“红蓝马甲”
一直在默默的忙碌着
连日来
大连各级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员工和普通市民
走上社区疫情防控第一线
用辛劳汗水和主动奉献
构筑了疫情防控最坚固的人民防线
这座城市从来不缺少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
这座城市从来不缺少热爱她、护佑她的人们
此时,不问姓名我们都叫“志愿者”
此刻,不说辛苦我们都想“大连赢”
在中山区老虎滩街道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投身抗“疫”一线
用自己的汗水守护着居民们的安全
爬山梯走楼院只为一人不落
“ 爬了无数个山梯,走过所有的楼院,连一个角落都不敢放过,就为了喊你下来做核酸!”
老虎滩街道虎山社区志愿者刘岩在朋友圈中写道。
9月1日上午,刘岩和其他志愿者、医护人员及社区工作人员合力完成了6个点位的核酸采样。
虎山社区的楼院大多坡高路陡,防疫工作人员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阳光的炙烤下进行采样。
刘岩告诉记者,向来体健的她也是几度缺氧眩晕,
“ 但是回头看看陆续下楼的居民队伍,倒是有了几分一呼百应的自豪感。”“ 此次疫情志愿者们紧急集合,进入楼院前没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好在不少志愿者已经驾轻就熟,能够从容应对。”“ 大家从楼道边搬来闲置的桌子、椅子临时搭台,只为了保证核酸采样的顺利完成。”
志愿需要随叫随到
“ 抗原检测明天一早核酸检测前做效果更佳,不会使用的参考操作指南。大家一定做到非必要不出门……”
9月1日下午,刚刚结束志愿服务的阿程不忘在社区群内嘱咐居民,并细心地附上了抗原自测的讲解视频。
老虎滩街道杏花社区志愿者阿程负责抗原检测试剂盒分发等志愿工作,分发过程中,他耐心地和每一位居民讲解抗原检测试剂盒的使用方法。一天的志愿服务结束,阿程的脸上已经布满细密的汗珠。闲暇之时,阿程主动到社区将抗原检测卡、采样拭子和提取管装进一个个独立包装以备分发。初上抗“疫”一线的阿程告诉记者,最大的感受就是穿着防护服又闷又热,志愿服务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但他做好了随叫随到的准备。
阿程说:
“ 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大家互帮互助、齐心抗疫。”
70多岁党员志愿者日晒下值守
9月2日上午,老虎滩街道杏花社区碧浪园小区门岗前,70多岁的党员志愿者果建平和任秀玉正在一片太阳地下值守,
“ 排了班就认认真真履行工作,太阳晒这些问题都能克服,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居民们也很配合。”
杏花社区退休党员志愿者16人参与到此次抗“疫”一线,负责小区出入口的把守工作,其中年龄最小的52岁,最大的77岁。
志愿者们每天早上6点到达岗位,来不及吃早饭时,杏花社区党员志愿者负责人王秋兰就替他们值一会班,让他们轮流回家吃口饭再出来。有的志愿者家里有学生要陪同上网课时,其他志愿者也都主动提出换班。
王秋兰说:“ 排班的时候大家都争先恐后报名,接班的志愿者从来都是提前到。”
“ 姓名,电话,出入卡”“来登记,小姑娘”
9月1日
在星海湾街道碧海社区星海融汇小区两位鬓角花白的老人家身披绿马甲在小区出入口登记处忙碌着
70岁的郭淑珍、65岁的安淑珍、69岁的张华,还有十多名高龄防疫先锋轮班值守,他们都是星海融汇小区的楼长,在这次社区防疫值守中冲在第一线,他们严格按防疫要求限定小区人员的出入,挨个登记,不漏一人。
记者在现场看到,遇到没拿出入证的他们耐心劝导,有外部漏检人群上前询问他们贴心引导,平均年龄60多岁的他们,为了当好小区的“守门员”,在硬邦邦的椅子上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
张华是大家眼中的热心肠,也是大家口中的“大嗓门”。
早上8时左右,张华看小区出入门口人手不足,她便立马赶来支援,一直坐到下午1时才回家吃饭,到了下午3时半,又穿着志愿者马甲来到现场,一直坚守到晚上。这已经数不清是张华第几次作为志愿者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了,她打开手机备忘录,记者看到手机中密密麻麻显示着张华的“抗疫情站岗”记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强度,对于一个年轻志愿者来说都很吃力,但是张华始终坚守,她告诉记者:“晚上累得有时候腿都哆嗦,但是只要有疫情我就会上岗。”
星海融汇小区C区7号楼一共有96户,作为楼长的郭淑珍和安淑珍,为了保障每户居民都能正常外出采购,在发放小区出入卡时,挨家挨户敲门送卡。
郭淑珍告诉记者:“每天早上5时醒,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信息,确认社区有哪些工作。”支援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已经成为她像散步遛弯一样习以为常的事情,她表示,做好楼长工作,为社区的疫情防控出一份力都是应该的,都是为人民服务。他们虽老但不言老,用责任和担当诠释着抗疫的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