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郑鸿
大连自贸片区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成果,全面对标国内先进经验和国际通行规则,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积极探索建立以企业信用为基础、以智能化信息化监管为手段、以市场主体感受度为评判依据的多方参与、一体推进的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市场主体活跃度、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片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形成。
以“信息化+社会化”提高监管效能,实现与现代化监管手段深度融合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现有监管手段”,大连自贸片区推出集数据采集、动态监管、风险预警、信息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食品生产加工“5G+AR”智慧监管新模式和特种设备智能监管APP,将企业主体责任与部门监管责任有效结合,实现了食品企业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常态监管,特种设备从线下监管向移动监管、在线监管转型,在提升监管检查效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企业迎检成本,提升精准监管能力。同时,实施《告知承诺符合性认证清单》工作制,梳理监管风险点。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助力安全和市场监管,借助专家力量精准排查隐患。
以“柔性监管+精准监管”提升服务温度,做到既放得开又管得住
大连自贸片区对标RCEP等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树立监管也是服务的理念,创新推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事中事后监管举措。其中,推出恶意投诉举报甄别处理机制。去年,自贸片区市场监管部门按照这一机制共处理投诉举报600余件,极大促进了企业依法经营和诚信建设,有效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营商环境;推出知识产权“管家式”全链条全天候服务平台,为科技型初创企业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提供知识产权7×24小时“一站式托管”服务;在全国首创“一次性告知+全程网办+24小时本级办结”企业信用修复新模式,加快构建简约高效的监管体系,实现企业信用修复“一次都不跑”和“24小时本级办结”。该项创新举措从去年5月推出以来,累计线上受理信用修复申请278件,为企业节省时间约3万小时。
以“信用监管+社会监督”强化协同监管,形成多方参与、多方共治工作格局
大连自贸片区推出“信用监管+社会监督”协同监管新模式,推动形成事中事后监管“监管部门定标准、经营企业作承诺、社会力量共监督、诚实守信享激励”的社会共治、协同监管新格局。这一新模式,将信用监管作为基础性工作,从承诺即监管、公示即监管、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等角度出发,对于构建以信用监管为基础,协同监管、社会共治、风险防控为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以“分类监管+包容审慎”推进靶向施策,建立科学化市场监管体制机制
大连自贸片区出台《全面实施市场主体分类监管新模式的指导意见》,以标准化为引领、以智慧化为支撑、以信用信息为基础、以“双随机、一公开”为手段、以第三方机构为补充,对市场主体实施分类分级监管。对非主观故意逃避监管的企业,主要通过行政指导等柔性监管方式,引导和督促企业依法经营;对被立案查处的企业,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按照《行政处罚法》和上级有关自由裁量权使用规定,对符合法定从轻、减轻情形的,依法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同时,对每个市场主体建立全生命周期的信用信息档案,按风险等级确定监管等级。对风险高、信用差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对风险低、信用好的企业按“双随机、一公开”模式监管,对新兴产业、新兴业态进行包容审慎监管,为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新业态、创新型企业在发展初期提供宽容和谐的监管环境。
RCEP等高水平经贸规则的深入实施,对大连自贸片区创新建立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既是重大机遇,也是严峻挑战。自贸片区将充分发挥自贸区先行先试优势,坚持底线思维,积极推进市场监管的开放性和国际化。将持续扩大信息化、智能化监管应用场景,用数字赋能市场监管,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将加强市场监管能力建设,培养和锻造一支懂RCEP等国际先进规则、懂现代化市场监管业务、懂经济、懂企业的市场监管队伍,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大连自贸片区开放创新始终走在前列,为大连三年挺进“万亿GDP城市”、推动“两先区”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郑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