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大连力争东北第一,全国前列

全市41.55%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公共资源交易推行“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目前,全市为18个重点项目配备了服务秘书,政府投资类、社会投资类、小型仓库厂房等工业类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到47、37、10个工作日以内。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大连力争东北第一,全国前列

来源: 腾讯微信
2022-01-15 17: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的

“十个新突破”中的第二个目标

“聚焦营商环境优化

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实现新突破”

力争实现

营商环境东北地区排名第一

进入全国城市排名领先行列

大连的亮丽名片

“办事不找人”“审批不见面”

为大连“两先区”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协同发力

大连市成立

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成员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

87个部门、公共企事业单位和区市县“一把手”

市人大、市政协

将优化营商环境

作为全市重点工作强力推进

组织社会各界人士

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建言献策

2021年

大连市将市级电子政务

大数据管理

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审批等职

责划入市营商局

构建营商环境建设新格局

以社会信用监管、大数据技术为支撑

全市上下联动、共谋振兴

组建

“一网通办”改革专班

“一网通办”改革百日攻坚专班

“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专班

公共资源交易专项整治专班

组建营商环境建设五支队伍

“网格化监督员”

“专家咨询员”

“案件评议员”

“营商环境建设民营企业监督员”

“营商环境建设媒体监督员”

2020年度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

大连市成为全国进步最快的18个城市之一,其中政府采购、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包容普惠创新等指标成为全国“标杆”,55项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及改革亮点得到国家发改委肯定。

“办事方便”

我市近三年出台各类改革文件329个,出台了《大连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两年行动方案(2020-2021)》等营商环境建设纲领性文件。

取消下放调整市政府部门行政职权1095项,清理变相审批293项,取消不应收取的证明22项,赋予13个园区398项市级经济管理权限。

连续两年组织实施“市区联动”专项行动,在25个区市县、开放先导区及园区实施“一区五策一尖端”工程。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一般性企业开办环节精减至1个、开办时间压缩至半天。

全市41.55%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公共资源交易推行“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

“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开,528项涉企证照全部纳入自贸片区改革试点。

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压缩至47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小型仓库、厂房等工业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压缩至10个工作日以内。

实施“综合窗口”改革和大厅改造,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基本实现“三集中三到位”和“应进必进”。

市级1225项、区级2229项可在24小时自助服务区办理,实现“政务服务不打烊”。

开展政务服务“三统一”改革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

编制形成覆盖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的“统一化”申请材料清单17414项。

梳理确定110项多部门联办“一件事”。

513项单一事项“一件事”和“我要开书店”等12个事项已实现线上协同网办,98个事项已完成系统测试,343名申请人通过系统办成“一件事”。

平均跑动次数减少62%。

提交申请材料减少46%。

办事环节压减81%。

办结时限缩短73%。

一次性现场即办率超过95%。

改革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制作电子印章2168个,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4.32%。

全市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容缺受理率64.61%,即办率40.75%,秒批秒办率5.01%,全程网办率65.68%。

560项市本级审批事项和98项公共服务事项通过“辽事通”APP实现“掌上办”。

布设100台STM政务服务自助机。

着力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

开展了“办事不找人”“审批不见面”专项行动,制定了六方面30项具体措施。

公开“晒权”,规范“用权”,畅通“维权”。

建立“找我办”事项联席协调机制,设立“找我办”专窗,建立全链条处理机制,推动事项好办、快办。

政策保障

减轻企业税费负担

推行服务新模式

大中型企业“省力、省时、省钱”

小微企业“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

企业综合办电时间同比下降37%

减轻企业投标负担

公共资源交易投标保证金

“电子保函”和“信用保函”

为企业释放沉淀资金82亿多元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开展“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纾困专项行动”

成立东北首家“首贷中心”

融资成本下降了216个基点

降低外贸企业成本

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分别压缩77.33%、94.07%

试点推进“单一窗口”与日韩地区互联互通合作

创新推出:出口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模式、海关“无感稽查”模式

为企业节约通关和后续配合监管成本

中山区

全市率先推出区、街、社区“全综窗”服务

前台综合受理

后台分类审批

统一窗口出件

共计571项政务服务实现无差别受理

开创“审管分离”新模式

个体工商户行政审批事项统一办理

集中办理后

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实行“独任审核”“材料齐全、立等可取”

创新实施许可审批“一链式”服务

先行先试“一件事一次办”

依托“一件事”联审联办系统

一次性现场即办率升至95%以上

“一键式”服务

创新研发“e企服”新办企业联动服务系统

整合全区

6个涉企政策部门

12个惠企政策文件

30个条目的政策条款

进行精准匹配和精准推送

西岗区

西岗区去年提出打造“西引力”营商环境品牌

今年

将把解决好发展环境

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问题

举全区之力,持续深化改革

打响“西引力”营商环境品牌建设攻坚战

去年

“西引力”营商环境品牌建设体系已基本建立。政务服务水平提高,让家门口办事更方便。同时,精简审批材料132份,简化审批环节29个,1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54个高频事项实现了不见面审批,90项企业“一件事一次办”和24项自然人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试点工作圆满成功。

同时,法治良好水平提高,让痛快办事文化蔚然成风,2021年容缺事项同比增长234%。此外,通过机制降低企业时间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全年共为企业解决发展问题百余次。在营造良好宜居生态方面,出台了《西岗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28条举措》,发挥365服务体系功能,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今年

西岗区将加大力度建设“西引力”营商环境品牌,通过科学设置指标体系和监测点,为优化和评价区域营商环境提供基本遵循,带动全区营商环境形象整体提升,形成对各类市场主体和各类人才的强大吸引力。同时,西岗区将以数据赋能为抓手,深入开展“党群一张网、服务叫得响”工程,让“西引力”真正成为西岗凝聚发展动力的“吸引力”。

沙河口区

沙河口区政务服务

日前入选

“全国政务服务软力·数字化实践经典案例”

去年

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26条服务举措

“8项承诺”让办事更方便

“4个规范”让法治更良好

“8提升6免费”让成本竞争力更强

“5个推进”让生态更宜居

“沙家帮”特色服务窗口

解决企业在沙河口区办理急需的、具有普遍性或特例性又没有现成解决方案的问题

接受咨询和代办审批96件次

全部协助限时办结、及时答复

今年

完善重点项目专班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

建立企业专员服务制度,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

推行“服务企业代表处”工作机制,为楼宇园区提供“店小二”式服务。

突出“一楼一策”“一楼一品”,推动楼宇经济提质增效。

升级“沙家帮”2.0版,探索推出“政务帮”“政策帮”“掌上帮”等服务项目。

甘井子区

3年累计兑现政策和奖励资金

2.23亿元

建设“甘心办”品牌

甘区连续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措施1.0、2.0、3.0版本

定期召开营商大会

搭建政策宣传、政企沟通和服务保障等平台

推进“两个延伸”

丰富“一窗通办”内涵

领先实现85件

“一件事一次办”线上线下场景办理

创新校地合作模式

成立东北首家

非盈利性的营商环境评价与研究中心

率先推出抖音、快手宣传媒介

主动解决矛盾问题

收集整理历史遗留问题40项

做到问题“清干见底”“一件不落”

建立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疑难问题投诉跟踪问效机制

荣誉

2021年度中国数字政务发展年会,甘井子区营商环境建设局荣获“优秀政务服务大厅”奖

赛迪研究院发布《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1)》榜单,甘井子区位列第48位,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上榜城区

高新区

密集出台十项举措

创新建立“民呼我应”群众诉求联应联办机制,对涉及多部门的群众诉求联合响应,联合办理。

建立“五个一、双主动”政策兑现优化服务机制,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突出“高新核、智慧芯”,以高科技助推营商环境建设,擦亮“办事不找人、审批不见面”招牌。

进一步深化“两个集中”改革,实现服务驿站全覆盖,为企业和群众扎实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

出台“33条实招”,实现商事办理加速度、服务再升级。

创新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全覆盖模式,实现“只进一扇门、能办所有事”。

围绕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估指标,对标先进地区经验,优化流程、压缩时限、降低成本、提高便利度。

设立“痛快办”服务专窗,专攻“办事不痛快”。

创新推出“高频服务事项一码通”,助推“办事不找人、审批不见面”。

首创“一网通办”一体化自助办理终端,实现24小时政务服务不打烊。

旅顺口区

审批速度全国领先

建设项目《开工意见书》代替《施工许可证》改革

建设领域容缺受理审批服务

建设项目审批制度

建设项目“一张表单”审批服务

实现了建设项目15天内取得“四证一书”

符合条件的项目实现了拿地即开工

线上线下齐步走,“好差评”全覆盖

全区333项政务服务事项开展容缺受理,实现了“应容尽容”,其中身份证、营业执照在所有政务服务事项中均可容缺后补。

企业注册登记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新企业注册2小时可取得营业执照。

以“e顺通”小程序为载体,开展延时错时服务,打造24小时不打烊服务,引进智能自助审批服务终端6台,全区即来即办事项已占全区总事项的43.4%,比去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了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和工作体系。

在行政服务大厅各窗口都设置了评价器,通过按键模式对事项咨询、受理、审核、办结各环节进行实时评价。

为9个街道大厅、14个社区便民服务站、516名工作人员配置了评价二维码,方便办事人“线下评价”。

对于“不见面审批”事项,企业群众可通过全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和辽事通移动端开展“线上评价”。

金普新区

增设10个功能服务区

线上线下同步推进“一窗受理”改革,在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升级改造中增设一窗综合业务办理区、24小时自助服务区、网上申报辅导区、新办企业专区、首贷中心等10个功能服务区。

截至目前完成政务服务事项梳理、一窗收件系统研发、智能设备集成、综窗人员培训和大厅改造5项内容,纳入综合窗口办理事项539件,实现服务“无死角”。

全市首创“一窗受理综合平台”

“一窗受理综合平台”与大连市一体化平台对接,对线下办事全流程进行监管,实现“全程留痕、过往可溯、进度可查”。

研发叫号显示、24小时自助服务、智能查询引导、“好差评”评价、可视化监管5大系统,引进300余件智能设备。

对接“辽事通”APP,46个高频事项可直接在手机端办理,政务服务中心智能化达到新高度。

企业群众评判政务服务绩效

利用窗口平板电脑、大厅自助终端、手机扫码等多种渠道,推动政务服务绩效由企业群众来评判,评价结果数据与辽宁省政务服务平台“好差评”系统对接。

2021年9月8日,金普新区“一窗受理”改革成果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大连自贸片区

以专职机构实现“精准服务”

建立制度创新及企业服务一局、二局两个专职机构。

组建了政务服务意识强、掌握“放管服”政策准、服务企业经验足的22人专职队伍,其余部门设创新专干8人,人员占总员额的比例高达25%。

以生态优化实现“全时服务”

大连自贸片区推出全程网办、首创一次性告知、24小时本级办结等创新举措,实现企业“秒注册”、项目拿地“秒开工”;

推出全国首单“政银一网通”业务,实现一次办结开户、开户材料由协同办公信息化系统直接推送;

互联网平台“法人空间”集成营业执照、经营许可等各项政务服务信息,行政审批等事项“掌上可办”、随时可查。

以监管创新实现“增值服务”

进境粮食检疫全流程监管统筹运用在线实验室、应用无害化处理技术等手段,大连港股份有限公司散粮码头进境粮食接卸中转量由年260万吨增加到500万吨,增加中转收入1.7亿元;

首创全国“出口货物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平台”,实现证书签发“零接触、零延时”;

综保区设备零配件便捷监管新模式每年为企业节省通关时间超过5000小时,节约运营成本近100万美元。

普兰店区

新办企业专区服务

推行企业开办“一个窗口、一套材料、一次办结”的工作标准。

完善专区政策咨询指导、核发营业执照、申领发票、就业参保登记、银行账户预约设立“一站式”服务功能。

提供无偿帮办、免费复印和计算机使用等服务。

配套设置营业执照自助打印、发票自助申领等自助办理设备。

实现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0.5个工作日(即4个小时)。

“多头跑”变“跑一头”

区市民服务中心累计办理业务204660件

日均接待群众咨询1200余人次

674个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

“办事不找人”“审批不见面”

全年累计审核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事项9200余次

全区完成电子签章11144个次,电子验章3518个次,全区网办率达90%

“一件事一次办”“最多跑一次”

在大连政务服务网“一件事”专区已上线12个“一件事”。

区市民服务中心设立3个“一窗通办”、1个“一窗出证”、1个“跨域通办”综合窗口。

2021年底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

成立重大项目前期推进工作专班,建立“1+3+N”代办服务队伍,为投资建设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帮办代办服务。

瓦房店市

通过“一站式”“一窗化”“就近办”等服务举措

瓦房店市全力构筑营商环境“引力场”

推行政务服务“就近办”

2020年,瓦房店市将社保医保类基础业务权限下放至31个乡镇、街道、园区,共设立服务点111个(含村、社区级服务点87个);

2021年,继续将部分服务事项下放到金融机构和银行网点,打造群众办事“15分钟便民服务圈”,提供“家门口”式办事新途径,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全力化解“办证难”问题

经过对2003年以来的“办证难”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在保证房屋工程质量、消防安全和居住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容缺办理”相关手续的方式,简化程序,为居民办理房屋所有权证。

截至目前,已妥善解决“办证难”项目33个,惠及375栋楼,152万平方米,安置 1.6万户,4.2万余人。

设立“一件事一次办”专窗

实行多部门全流程主题式审批,在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发票申领“8小时办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时限至4小时;

通过免费为新开办企业发放服务大礼包,将企业开办流程中唯一的制度性费用降至0;

通过自主开发微信小程序“瓦房店市e企办掌上平台”,实现新开办企业全流程“掌上办”,为申请人提供省心、顺畅、便捷的企业开办体验。

开展“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

通过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瓦房店市开展了工程建设项目“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试点工作,对改革范围内的工程建设项目按照全流程、全覆盖要求,精简审批环节,大力推行告知承诺制,根据项目特点和风险等级,建立并公布不同类型项目的审批事项清单和告知承诺制审批事项清单。

目前,全市为18个重点项目配备了服务秘书,政府投资类、社会投资类、小型仓库厂房等工业类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到47、37、10个工作日以内。

庄河市

2021年

庄河市398名企业“服务秘书”

倾心当好企业的“店小二”

全年深入全市689家企业

共收集、解决

企业面临的难题334个

副市级以上领导、市直部门主要领导

担任规模(限额)以上企业、重点建筑企业、重点项目“服务秘书”。

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及中层干部

担任辖区内规模(限额)以下企业“服务秘书”。

大连北黄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级领导干部

分级做好经开区各类企业包保,确保各类企业“服务无盲区、帮带无死角”。

各“服务秘书”与包保企业建立联络机制

半月至少一次与企业电话沟通。

每月至少一次深入企业现场。

对企业反映的问题

非政策性问题:充分发挥“服务秘书”和所在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尽量采取现场办公方式予以解决。

普遍性问题,跨区域、跨部门问题:“服务秘书”协调解决有困难的,及时报送“走企业、送服务”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长海县

精准对接洽谈,推动项目落地

围绕长海自身发展定位,梳理确定海洋渔业、旅游、洁净能源3条产业链,紧盯产业链上的重点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客户资源,主动对接洽谈。新年伊始,便分别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北方建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辽宁省分行签署合作协议,推进生态低碳示范岛建设。

完善招商机制,亲清政商关系

建立了区块链招商引资专班,实行月调度推进,对重大困难和问题实行镇县逐级推进,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建立“亲”商“清”的政企关系,尽心尽力,企业有困难就说,有要求就提,真正做到“亲”不逾矩,“清”不疏远。

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服务效率

实现一般企业营业执照的审批时间从1.5个工作日压缩至1小时以内。在“三统一”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各部门在协同联动流程再造、系统整合等方面进行改革,切实减少群众跑的次数、等的时间、问的问题。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在政务服务网上统一管理、分级维护、统一发布,实现更新动态化,提升群众企业办事便利度。

(大观新闻)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