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份“小红旗银耳羹”昨日现身核酸采样点

越来越多烈日下的工作者正在被“小红旗银耳羹”感动着。李家街道锦云社区、春柳街道香华社区,还有星海湾街道、黑石礁街道的多个社区采样点,昨天都收到了周长生安排员工送去的银耳羹。

数百份“小红旗银耳羹”昨日现身核酸采样点

来源:大连日报 2020-07-29 12:2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吕文正 摄

本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姜云飞 谢小芳 张丽霞 于艳新)越来越多烈日下的工作者正在被“小红旗银耳羹”感动着。昨日,数百份“小红旗银耳羹”被送到沙河口区部分核酸采样点,送给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分享。这次,不是“神秘小伙儿”,但他们做着同样的事儿。

11时30分,50多碗贴着小红旗的银耳羹被送到位于春柳小学的采样点。“谢谢!谢谢!”在这儿忙碌的社区工作者于雷哑着嗓子努力表达着。这个点设立第一天,他的嗓子就喊哑了。银耳羹的到来,让他和“战友们”很高兴。“这可是最火的‘网红食品’,咱们也吃上了!”志愿者们捧起碗,看了又看,舍不得一口吃完。

送银耳羹的是三个年轻姑娘,她们来自张奶奶海参店。7月27日晚9时多,张奶奶跟店里小姑娘说想为医护人员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姑娘们连夜忙活起来,买材料、联系餐饮店熬制、准备包装……28日一大早,100多份“小红旗银耳羹”就准备好了。除了春柳小学,她们又来到周水子小学采样点。正在这里工作的大连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正在换装准备轮换上岗。“太好了!这大热天儿的,你们有心了!有心了!”护士刘巍说着感激的话。“和你们相比,我们做这点事儿不算啥。”姑娘们说。

13时30分,大连当天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长生带着两名员工,抬着一个大保温箱来到位于胜利小学的核酸采样点,里面是70杯打包好的银耳羹。“昨天在朋友圈看到神秘小伙儿送‘小红旗银耳羹’的新闻,给我提了个醒。做餐饮,我们在行啊!材料、设备、人员都是现成的,可以大批量地给社区检测人员送。这不,今早7时就开始熬,银耳、红枣、冰糖,还有梨,熬了4个多小时,打包了300多杯。”老周抹了把汗,招呼员工放好东西赶往下一个采样点。26日、27日两天,胜利小学采样点就采集了3000多份检测样本,大连市妇产医院的医护人员和社区志愿者60多人在这里工作。“医护人员工作很辛苦,社区的志愿者们也非常敬业,每天都有热心人给我们送来爱心物品,有水、有西瓜。昨天我也在网上看到大连小伙子送银耳羹的新闻,没想到,今天我们也喝到了,太贴心了!今天这个天儿,喝这个特别舒服。”沙园社区党委书记邢园园说。

李家街道锦云社区、春柳街道香华社区,还有星海湾街道、黑石礁街道的多个社区采样点,昨天都收到了周长生安排员工送去的银耳羹。今年的疫情,对餐饮企业打击不小。“集团10家饭店,现在有5家停业了。很多员工都闲着,我们做这点事情,是举手之劳,也是一点小小的心意。只要核酸检测工作在进行,银耳羹,我们可以天天送!”离开前,周长生还给春柳街道香华社区党委书记刘欣欣留下联系方式,“我们在香华社区也有分店,有什么需求,可以随时联系,一定支持。我们和大家一起共抗疫情、共渡难关。”

16时多,大连市皮肤病医院护士刘玉梅在刘长春小学检测点采样工作结束了,她已经热得浑身湿透,脱下防护服,拿起银耳羹喝上一大口,直呼“舒服!”大连市中心医院护士刘巍在检测点忙完后,想起银耳羹,捧起一碗说:“还有梨呀!”满脸压痕的她笑得很开心。

昨天,“神秘小伙儿”没有出现,但“小红旗银耳羹”却越来越多。一个人的事儿变成了一群人的事儿,力量很大。

(姜云飞 谢小芳 张丽霞 于艳新)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