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发现舌骨保存完好的侏罗纪哺乳型动物化石 ——化石揭示了哺乳动物舌骨的早期演化

我国首次发现舌骨保存完好的侏罗纪哺乳型动物化石 ——化石揭示了哺乳动物舌骨的早期演化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7-19 09: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沈阳师范大学领导的国际合作课题组最近在我国内蒙古宁城五化地区距今约1.64亿年的侏罗纪地层中,首次发现新的哺乳型动物化石--“微小柱齿兽” (Microdocodon) 。7月 19日这一新发现以《新的侏罗纪哺乳型动物揭示了哺乳动物舌骨的早期演化》为题发表于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这一新成果是由周长付教授与国际著名古哺乳动物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罗哲西教授、德国波恩大学T.马丁教授和美国耶鲁大学A.布拉尔博士等合作完成。

新发现的“微小柱齿兽” 化石保存精美,体长约14.7厘米,体重约5-9克,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体型最小的柱齿兽类化石。它的臼齿形态复杂,齿尖和齿脊发育,上臼齿横宽,下臼齿具假跟座,以食虫性为主,可能兼杂食性。下颌式中耳、T型间锁骨和带状肩胛骨等均展示了典型的哺乳型动物特征。特别是,这一精美化石保存了与现生哺乳动物同样的舌骨构造,包括甲状舌骨、基舌骨、角舌骨和上舌骨等;其特征非常独特:骨节之间有活动关节,结构呈鞍状,区别于更原始的犬齿兽和现生爬行动物的简单棒状结构。现生哺乳动物的鞍状的舌骨构造是咽喉的框架,对食物传输和吞咽有关键作用。“微小柱齿兽”的发现表明:现生哺乳动物的舌骨构造传承于更为原始的哺乳型动物,起源于哺乳型动物获得咀嚼能力的最早期阶段。

中生代哺乳型动物是现生哺乳动物的近亲类群,其化石发现可为追溯哺乳动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最直接证据,因此,此领域研究是古生物学和演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新发现的“微小柱齿兽”属于原始哺乳型动物的柱齿兽类支系(Docodonta),该支系中生代时期在北方大陆分布较广,但以往发现的主要是牙齿化石。近年来,我国在内蒙古东南部、辽西和冀北等地的侏罗纪燕辽生物群中发现了一些保存较为完好的骨架化石,如半水生游泳的狸尾兽、掘穴生活的挖掘柱齿兽以及树栖的伶巧柱齿兽等。新发现的 “微小柱齿兽” 骨骼轻盈,肢骨长而纤细,尾巴很长(超过体长的一半)等,均显示了适于树栖攀援生活的特征,大大丰富了柱齿兽类适应树栖生活的多样性。此外, “微小柱齿兽” 形体小、体重轻,也丰富了对柱齿兽类体型分异多样性的认识。总之,本次诸多新的突破性发现为研究我国及全球中生代的早期哺乳动物演化做出了新的贡献。

本次发现的“微小柱齿兽”的正型标本 (PMOL-AM00025A) 保存在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古生物博物馆。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