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正通过发展宠物产业,探索城市经济转型的新路径。铁西区区长丁坤斌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这份“毛茸茸的财富”为当地居民创造福祉。
丁坤斌介绍说:“目前鞍山市宠物产业年收入约为40亿至50亿元人民币(约合5.62亿至7.02亿美元)。其中,铁西区占比约三分之二,已成为全市宠物产业中心。”
铁西区推动宠物产业发展的思路,源自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现实需求。这里曾经是鞍钢集团重要配套区和工人居住区。如今,铁西区已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的一个缩影,通过发展宠物经济等新兴产业实现经济多元化。
丁坤斌指出,鞍山在发展宠物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地干燥的空气和四季分明的气候,与动物毛发的生长周期高度契合,能培育出毛发更加厚实明亮的宠物品种。而在南方潮湿地区,繁育者不得不依赖空调控制环境,增加了运营成本。
宠物产业的根基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一批国企下岗工人开始在家中繁育宠物,逐渐形成产业雏形。后来,创业者扩大了宠物产业规模,加速了产业的发展。如今,新一代的宠物从业者正通过专业知识与电商模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鞍山拥有中国最丰富的犬类基因库,保存着约200个犬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一些品种在其他地区已濒临消失。这一独特的资源为培育体质健康、外形优良的新犬种提供了良好基础。”丁坤斌补充说。
伴随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结婚率下降,宠物产业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根据《2025中国宠物产业白皮书》,2024年中国城市宠物数量已达到1.2亿只,同比增长2.1%;犬猫消费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人民币。
为进一步壮大宠物经济,铁西区正在千山西路沿线规划建设宠物主题公园和宠物友好型酒店,这两个项目预计明年动工。
丁坤斌表示,“这些设施旨在为宠物经济提供配套支持,同时提升城市的宠物友好度,解决外地携宠游客的休闲与住宿问题。”
与此同时,铁西区正推进建设室内宠物运输集散中心,以显著改善动物运输条件,提高动物运输过程中的福利和成活率。该中心将与航空公司合作,把目前设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的宠物候机厅整体迁入鞍山并整合其他功能。
“这一举措将打造一个涵盖检疫、安检、候机及登机接驳的完整服务枢纽。”丁坤斌补充道。
在空间布局上,铁西区确立了清晰的产业分区——南部以宠物繁育为主,北部以宠物交易为主。这样的规划既便于集中管理,也减少对居民生活及环境的影响。
铁西区正通过空间规划、产业引导、政策支持和监管措施,引导原本自发、分散的宠物产业向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目前,铁西区正在建设集中化的宠物繁育基地,计划通过改造城中村和闲置物业,将分散经营的繁育户——尤其是规模较大的繁育户——纳入统一管理体系。
丁坤斌说,“集中管理是关键。只有实现运营标准化、环境可控,才能有效防范疫病传播。”
(中国日报地方部:王松松 通讯员:李琦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编辑:吴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