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理工大学科技成果智能导盲犬亮相东北区域科技助残促进银发经济发展交流活动现场

沈阳理工大学科技成果智能导盲犬亮相东北区域科技助残促进银发经济发展交流活动现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23 21:0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由辽宁省残联、吉林省残联、黑龙江省残联共同发起的东北区域科技助残促进银发经济发展交流活动近日在北京举行。活动现场,东北区域科研院校、企业集中发布了60个科技助残创新成果,其中23个为全国首发。沈阳理工大学作为重要参与单位,与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科研院校一同发布了科技助残创新成果。姜月秋教授团队研发的“具身智能机器导盲犬”作为全国首发的23个新产品之一,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活动期间,沈阳理工大学与沈阳兴齐眼药、沈阳市沈北新区海漫智慧养老中心签署了校企技术合作协议,助力康复辅具新成果转化,为推动适老助残辅具领域政产学研用融合贡献了沈理工力量。

此前的9月12日至14日,以“科技赋能,共享福祉”为主题的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在北京举办。沈阳理工大学研发的智能电子导盲犬“导盲犬小路”在展会现场成为焦点。视障人士王阿姨现场体验后赞叹不已。

这款由沈阳理工大学姜月秋教授团队研发的智能导盲犬,搭载了激光雷达和人工智能大模型,不仅能够帮助视障人士出行、实现自主避障,还具备特定区域内智能导航、人脸识别、AI语音对话、场景描述等多项功能。

装备工程学院专任教师杨威介绍,我们在设备硬件和导航算法上下了很大功夫。为它搭载的全线程固态激光雷达扫描半径达70米,能够提升场景识别的精细度,辅助路线规划。该电子导盲犬通过深度相机进行人脸识别,利用L1激光雷达捕捉地面信息,再通过本地部署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这一“智能大脑”对不同障碍物进行判别,进而有针对性地规划路线。

根据中国盲人协会数据,我国现有超1700万名视障人士,但全国导盲犬的数量仅有400多只,难以满足视障人士的需求,电子导盲犬的出现为视障人士带来了新的希望。

(石新宇 刘适铖|编辑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吴勇)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