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沈阳市铁西区打造创新高地的实践探索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沈阳市铁西区打造创新高地的实践探索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21 18: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我们坚持'四个面向'战略导向,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沈阳市铁西区科技局局长刘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铁西区正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创新高地。

创新主体培育实现新突破

刘晨介绍,铁西区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取得显著成效。全区科技型企业达到5391家,年均增长36%;高新技术企业737家,年均增长13%;瞪羚企业82家,年均增长36%;雏鹰企业242家,年均增长28%。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微控飞轮成为辽宁首家制造业独角兽企业,中科芯微被评为潜在独角兽企业。同时,三生制药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获批,北方重工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全区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25家。

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成果

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铁西区落实"325"技术攻关模式,持续发力突破"卡脖子"问题。"沈鼓集团180万吨乙烯三机等一批'大国重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刘晨自豪地说。

数据显示,2023年度规上企业R&D投入35.5亿元,跃居全市第一,同比增长27.5%,年均增长21%。近三年累计实施省、市科技攻关项目51项,荣获2023年度省科技奖35项,其中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0项,占全省22%。

科技成果转化探索新路径

锚定高校、院所优质创新资源,铁西区着力实现本地产业转化。"我们组织了13期铁西区科技伙伴对话系列活动,促成260家企业、高校交流合作,解决企业需求30项。"刘晨介绍。

哈工大技术转移中心沈阳分中心、沈阳工业大学创新港项目落地,中科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稳定运营。去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21%。

创新创业生态得到新提升

牢牢抓住京沈合作战略机遇,铁西区构建起立足沈阳、面向辽宁、辐射东北的"类中关村"创新生态体系。沈阳·中关村集成服务中心揭牌启动,沈阳国际青年创新创业港面向国内外开展招募。

"全区创新载体达到40家,年均举办品牌创新活动超过200场,'科创中国'沈阳经开区数字样板间汇聚创新资源5200余项。"刘晨表示。

五大举措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谈到下一步工作,刘晨表示将扛牢“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使命,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坚持关键技术自主化,锚定产业技术需求,再突破一批"卡脖子"问题、再问世一批"大国重器"。二是推动创新主体多元化,深入实施育苗强柱行动,力争全年科技型企业总量突破6000家。三是促进创新资源共享化,着力破解"科技"与"产业"两层皮问题。四是支持科技成果本地化,鼓励更多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五是加速创新生态开放化,发挥"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作用,持续打造"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

从"共和国装备部"到"创新高地",沈阳市铁西区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在新时代振兴发展的征程中书写着新的辉煌篇章。

(刘适铖|编辑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吴勇)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