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中国日报发布整版报道,《Enduring the horrors of POW camp》,聚焦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报道展现了战俘们如何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用艺术作为精神武器对抗苦难,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地坛街30-3号,原称“奉天俘虏收容所”,是二战期间日本在沈阳设立的一个专门用来关押其从太平洋战场俘获的美英等国盟军战俘的集中营。从1942年11月11日至1945年8月15日,共关押过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法国等国战俘2000多名。现存战俘营房、战俘医院、看守用房、水塔、锅炉房烟囱,盥洗室及附属建筑以及部分围墙。
战俘营原有战俘营房三栋,位于院落南侧,现存一栋,楼高两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营房东侧连接一个平房,为战俘厕所和洗衣、盥洗室,面积150平方米,和营房主楼构成一个完整单元。
位于原战俘营西南侧的战俘营医院二层楼建筑目前也保留基本完整,建筑面积520多平方米。此外,战俘营东侧几段围墙现存,南侧近80多延长米的围墙为当年建筑,还有相当一段地基可见。战俘营房北侧是战俘营食堂,建筑面积930多平方米,地基保留。日本看守用房和战俘营房相对,位于院落北侧,建筑面积近640平方米,东侧为附属用房,看守用房南侧有战俘营水塔和锅炉房烟囱,现均保存完好。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是二战期间日本在本土及海外占领地设立的18座中心战俘营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2008年,列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2017年,列为辽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现依托战俘营遗址修建的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由史实陈列馆、战俘营房复原展区、日军办公用房复原展区、遗址纪念广场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29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是日本发动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历史见证,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纪念地,对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赵旭 王峥 刘适铖|编辑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