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蓝天下,点亮教育梦想 ——“Building Bridges”彰武县高级中学夏令营圆满结营

同在蓝天下,点亮教育梦想 ——“Building Bridges”彰武县高级中学夏令营圆满结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07 10:4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 年盛夏,“同在蓝天下”(Building Bridges)公益教育夏令营在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高级中学校举行,来自中美多所顶尖学府的志愿者与彰武学子齐聚一堂,用知识搭建桥梁,用真诚点燃梦想。这场跨越山海的教育之约,不仅为县域学子打开了多元视野,更书写着公益教育连接城乡、赋能成长的温暖篇章。

跨越山海的 “建桥者”用多元温度连接世界

“我们要搭建的,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世界的连接,是县城与更广阔天地的桥梁。” 项目领队杨老师的话道出了 Building Bridges 的初心。这个起源于 2008 年汶川地震后的公益项目,由耶鲁大学学生组织“Building Bridges”发起,17 年来从汶川到云南会泽,从福建泉州到辽宁彰武,始终以 “连接” 为核心,用教育火种点亮县域学子的成长之路。

本届夏令营志愿团队延续了项目的国际化特色:耶鲁大学 Young In Kim 聚焦能源科学与全球议题,北京大学殷绍峰分享 AI 伦理与独立人格培养之道,中国人民大学陶子瑶用《甄嬛传》解读心理健康,上海交通大学张桐瑶传授心肺复苏实用技能……他们中既有深耕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也有活力满满的全球高中助教,多元背景的碰撞让课堂充满跨文化温度。

我相信“建桥者”这个名称完美地概括了该项目的精神——老师们帮助激发学生的潜力并找到他们的激情,而学生们则帮助老师们成为更优秀的教育者和更好的人。Kim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跨越重洋的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文化的使者,让彰武学子在与世界的对话中看见更多可能。

跳出课堂的成长课从 “灌满水” 到 “点燃火”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Building Bridges 的课程设计始终践行这一理念。与传统高考体系不同,夏令营课程聚焦心理健康、性别平等、社会创新、全球视野等现实议题,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在陶子瑶的 “甄嬛传心理健康课” 上,“决定权在谁手里?后果由谁承担?我能控制结果吗?” 的 “三问” 让曾困于人际关系的刘昱言豁然开朗:“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不再把过错都揽在自己身上。” 殷绍峰的 “人工智能引论” 课上,学生们不仅学到技术原理,更领会到 “学习是独立人格的培养”;张桐瑶的急救课上,李东泽第一次系统掌握心肺复苏技巧,感慨 “这种实用知识早该普及”。

更具特色的是 “同伴互助 + 项目式学习” 模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 “彰武历史文化传承”“校园暴力防治” 等议题,走进社区采访居民、探访机构调研,最终通过短剧、海报、展演等形式展示成果。“去年有小组为调研凌晨 5 点跟着环卫工人走街串巷,这种主动性在试卷里难见。” 杨老师的分享,道出了实践教育的魅力。在这里,知识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是认识世界的钥匙。

不止于七天让火种在成长中持续燃烧

“课程或许会被忘记,但这段经历带来的‘新奇’会让他们看见世界更多可能。” 杨老师的话揭示了公益教育的长效价值。Building Bridges 从不做 “做完就走” 的短期公益,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与学生将保持持续联系,鼓励他们把夏令营的思考延伸到日常学习生活中。

从课堂上的 “课题分离” 到社区调研中的责任担当,从 AI 伦理的思辨到急救技能的掌握,学生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厚植底蕴育英才,搭建成长大平台

作为本次夏令营的东道主,彰武县高级中学以深厚底蕴与创新理念为活动筑牢根基。这所始建于 1958 年的省级重点高中、示范性高中,历经 67 载耕耘,始终坚守 “培育具有家乡情、中国心、世界眼、未来力的时代英才” 的育人目标。2021 年获评 “辽宁省国际交流合作特色高中”,2022 年入选教育部部署高校托管帮扶项目重点单位,彰显了其在县域教育领域的引领地位。

面对县域学生层次差异显著的特点,学校创新探索 “268” 培养策略,联合高校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开发《明德》传统文化课程体系,通过 “认知、适应、养成、强化” 四阶段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同时推进 “AI + 教育” 融合,实施分层教学与 “培优培尖” 工程,为不同学生定制成长方案。此次引入 Building Bridges夏令营,正是学校探索体验式学习、拓宽学生视野的重要实践,让传统教育在创新活水的滋养下焕发新活力。

“同在蓝天下”(Building Bridges),于2008 年由耶鲁大学学生组织“Building Bridges”发起,致力于开展青少年关怀与教育实践活动。活动成员由来自耶鲁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海内外知名学府的大学生志愿者教师和全球范围选拔出的高中生助教组成。

美国爱心基金会创始人及会长翁永凯博士表示,“同在蓝天下”旨在联合中美两国有志青少年和大学生在每年暑期赴中国基层地区展开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以支持当地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并通过此项活动培养训练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

从汶川废墟上的初心到彰武校园里的欢笑,“同在蓝天下” 用 17 年 “建桥” 路证明:教育的力量,在于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蓝天下自由生长。2025 年的夏天,这场跨越山海的公益之约仍在继续,而更多连接心灵与梦想的桥梁,正等待着被搭建。正如杨老师所说:“每座桥的另一端,都是更广阔的成长。”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被点燃的火种,终将汇聚成照亮县域教育未来的星河。

(陈嘉鸿 刘适铖|编辑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张彤彤)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