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辽河油田首创微传感测试技术填补压裂井下监测空白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首创微传感测试技术填补压裂井下监测空白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07 10:4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雷 88-H501井口传来轻响 ——一枚“魔力”小球在井下穿梭38天后返回地面,标志着辽河油田科研人员自主研发的、国际首创IMT(Intelligent Micro-Tester)系列智能微传感测试技术成功应用,实现井底温压数据从数值计算迈向实际测量引领油田压裂测试技术革新。目前该技术已申请1项国际PCT专利,10项国家专利。

辽河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院长刘明涛介绍,压裂是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利器,为助力压裂更加高效和技术迭代升级,我们研发了微传感测试技术。该技术成本低、易操作、工艺简单,能够实现压裂及闷井过程中井下温度场、压力场监测,是后续压裂方案优化及闷井制度调整的重要依据。

据了解,以往套管压裂井无法监测压裂、闷井、返排过程的井下温度压力数据,多依靠模拟推算井下温度压力情况。

从 2021 年开始,辽河油田攻关团队历时4年时间,成功突破了桥射联作井无管柱仪器难下入、设计空间极端受限等5项行业性难题,形成了投入自回收工艺技术、仪器结构抗冲蚀设计、微型仪器超低功耗设计等7项关键技术。

截至目前,该项技术已在辽河油田实施9次,成功率100%。雷 88-H209水平井套管压裂中,通过该项技术完成了从压裂、闷井到返排全过程长达40天的井底温度压力监测,实测数据为辽河油田页岩油区块裂缝导流能力、桥塞密封有效性以及压裂后闷井制度调整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张涛 刘适铖|编辑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吴勇)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