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河区委组织部:以“三个深度融合”创新机关与事业单位协同发展模式

沈河区委组织部:以“三个深度融合”创新机关与事业单位协同发展模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01 19:0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在沈阳市委组织部、市党建综合指导服务中心的精心指导下,沈河区委组织部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在扎实做好内部管理工作的同时,主动对标市里中心工作任务和职能要求,创新性地以“目标方向、运行机制、工作业务”三个深度融合为抓手,系统破解了机关与事业单位协同发展中存在的“职责交叉多、协同效率低、服务碎片化”等突出问题,探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沈河模式”,为新时代党建引领下的跨部门协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和示范样本。

目标方向深度融合 凝聚思想共识与资源共管合力

沈河区委组织部通过开展“破除本位主义”大讨论,坚持“统一管理、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原则,推动部机关与事业中心在职能定位、运行机制、工作标准上的深度融合。通过建立“领学 + 联学 + 研讨”三位一体学习机制,每季度组织全员开展理论联学,累计举办专题学习10余场,强化了思想共识。同时,制定《中共沈河区委组织部(区党建综合指导服务中心)财务管理办法》等三项制度,对人财物进行规范管理,实现资源共管。此外,根据定位需求,采用“合署办公 + 独立区域”模式,强化业务协同、资源共享,避免职能交叉干扰。组建跨部门联合工作组,聚焦“两邻”十周年、主题教育、老旧小区改造、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经济试点社区、“三长五员”等重点项目,形成“纵向穿透到底、横向吸纳到边”的五级组织体系。

运行机制深度融合 实现齐抓共管与互为补位

沈河区委组织部构建了“常委部长直管 — 分管副部长与中心主任双轮驱动 — 科室协同补位”的联动架构,统筹把控跨部门协同事项决策。通过“合署办公 + 独立区域”模式,打通管理平台与调度系统,实现任务协同派单、资源实时调用,任务响应速度大幅提升。在应急状态下,部机关动员下沉干部,事业中心快速响应数据需求,保障指令直达和执行效率,实现了“平战结合”模式的高效运行。以制度创新为牵引,通过构建“党建 + 业务”双促机制,多元力量协同攻坚,推动部机关与事业中心从“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转变,最终实现“党建引领业务、业务反哺党建”的良性循环。通过“党建引领定方向、资源整合强支撑、组织赋能提效率、补位响应促长效”运行模式,分工协同形成闭环,既强化了主体责任落实,又保障了复杂问题的快速响应与系统性解决,确保问题不积压、责任不悬空。

工作业务深度融合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沈河区委组织部以“明确责任、到底到边、见事见人”为原则,系统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在组织架构上,通过机关与事业中心业务条线深度融合,建立标准化、专班化、协同化机制,确保责任链条清晰覆盖至最末梢。在常态长效工作中,围绕社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组织部牵头制定近10件制度性规范文件,明确“选拔储备—跟踪培养—择优使用”全流程标准,实现“见事见人”管理。在专项重点工作中,成立由“部机关+事业中心+民政、政法、教育、卫健等部门”组建的“1+1+N”工作专班,定期联席会商,整合部门资源,围绕民生保障、治安管理等8类重点领域,建立“问题清单—责任分解—整改销号”闭环流程,2025年以来形成问题清单13份,累计破解加装电梯、环境整治等难题50个,责任落实“到底到边”推动工作效能提升60%。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方面,沈河区分3批建成27个示范型党群服务中心。在“两邻”理念十周年系列活动中,沈河区委组织部成功策划全区五大主题活动、八项主体工程和多福社区“三个一”系列活动项目,得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媒体平台的采访和报道。

下步工作中,沈河区委组织部将继续准确把握新时代组织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通过“三个深度融合”创新机关与事业单位协同发展模式,锚定目标积极投身实践,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为打好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苏朗 刘适铖|编辑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吴勇)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