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氏蓉:我要做中越两国的友好使者

韦氏蓉:我要做中越两国的友好使者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07 11: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从小我就很喜欢中国文化。小时候看中国电影,那些精彩的故事让我对中国充满好奇。上大学时我选择了汉语专业,通过努力学习,毕业前通过了HSK六级考试,终于成功申请到沈阳理工大学企业管理硕士专业,实现了来中国留学的梦想。

刚到中国时,我给自己定下三个目标:学好专业知识,体验中国文化,结交各国朋友。在沈阳理工大学校园里,我认识了来自俄罗斯、泰国、印尼等十多个国家的同学。虽然大家汉语水平不同,但都愿意用中文交流。在汉语课上,我们一起探索汉字世界的奥秘,追寻中华文明的源头。

在中国留学期间,我积极参加各类文化体验活动,深入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我曾亲手绘制国画,感受水墨晕染之间的意境之美;练习太极拳,体会刚柔并济的哲学智慧;尝试制作糖葫芦,体验传统小吃的魅力;在中秋节时,制作手工桂花艺品,感受节日的温馨氛围;端午节时,编制手工粽子艺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我爱上了品茶,学着从茶香中体会中国人独特的生活态度;喜欢上了书法,从一笔一画中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从最初的不熟练到渐渐掌握书写技巧,我深刻理解了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

学校组织的文化体验活动也是不同国家留学生的交流平台。我和泰国同学一起学画水墨画,发现越南磨漆画和中国水墨画都讲究“留白”;教俄罗斯同学包粽子时,他们带来的复活节彩蛋装饰给了我们新灵感;端午节做香囊时,吉尔吉斯同学说他们也有类似的草药香包,这让我们惊讶又开心。这些活动让我明白,不同国家的文化就像拼图,总能找到连接的地方。

三年的留学生活快要结束了,我最珍贵的收获是两件事:书包里的企业管理知识,和手机里存着的各国同学联系方式。回国后我想从事中越贸易工作,把在中国学到的跨文化沟通经验用在商务合作中。同时计划组织越南大学生来中国交流,就像当初沈阳理工大学的老师们帮助我们那样。

登上长城的那一天,望着蜿蜒起伏的城墙,我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与智慧。那一刻,我不仅为中国的辉煌历史感到震撼,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学习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信念。“百闻不如一见”,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越南学生来中国学习,也希望更多中国朋友到越南看看。当我们真正走进彼此的生活,那些书本上的文化差异,都会变成现实中的理解与友谊。

(韦氏蓉 刘适铖|编辑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吴勇)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