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与产业共振的新征程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正在崛起。3月25日,“贺在中国,质焕芯生”——贺利氏石英沈阳新工厂竣工投产仪式举行。这座斥资近6亿元打造的全新工厂,坐落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标志着世界前沿精密工艺与“大国重器”的深厚底蕴再次深度融合,势将迸发出新的活力。
新厂启航 智能绿色引擎驱动半导体
据悉,贺利氏石英沈阳新工厂是贺利氏集团在中国规模最大的半导体项目,其中包括一个创新中心。新工厂依托智能化与绿色化的先进设施和工艺,专注于半导体用高纯、超高纯合成石英系列产品的生产。其规模、产能及技术水平位居国内前列,通过优化物流、人流和信息流,新工厂将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为半导体产业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原材料支持。
跨越山海三十余载,精诚合作熔铸辉煌。1995年,贺利氏集团以卓越的战略眼光精准落子沈阳,从此“德国制造”与“东方鲁尔”铸就了一段辉煌的合作篇章。贺利氏集团董事会成员兼首席运营官弗兰克·施蒂茨博士(Dr. Frank Stietz)表示:“在中国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贺利氏义不容辞,积极投身其中。沈阳新生产基地的投产,是贺利氏践行‘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有力证明,彰显了我们贴近客户、服务客户的坚定决心与实际行动。”
新工厂将贺利氏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每一个生产环节。安装的废水循环利用系统,能对生产中产生的废液、废气进行集中收集和100%自动化处理;热循环系统实现了废气热量的有效再利用;通过安装在排气管内的温度控制器和传感器,依据车间实时工作状态自动控制排气扇,提高了排气效率,优化各车间排气量。此外,计划于第二季度安装的屋顶太阳能发电系统,将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创新赋能 人才科技助推区域新效能
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助力“东北全面振兴”的时代背景下,贺利氏注重人才培养,充分激发员工的“工匠精神”与创新活力,经过多年的悉心培育和实践锻炼,内部评定的高技能人才占工人总数近半,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贺利氏石英沈阳新工厂专门设立研发中心,积极探索新产品、新工艺,以满足中国半导体客户对高端产品的最新需求。近期,公司成功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多项实用新型专利,攻克了石英加工工艺和技术上的诸多难题。
贺利氏大中华区总裁艾周平博士认为,沈阳新工厂的竣工投产,是贺利氏持续投资、发展、创新道路上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贺利氏将持续聚焦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化领域,全力打造先进制造基地与创新高地,带动全生态半导体产业园区发展,涵盖半导体开发、产业化以及配套的原辅材料、耗材、工艺装备等各个环节,进一步完善东北地区半导体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新厂全面达产后,产能和产值预计将比老厂实现大幅增长,并保持逐年扩张的良好态势。这不仅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当地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还将有力地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贺利氏Covantics中国区总经理蔡晓东满怀信心地表示。
合作共赢 产业集群增强铁西硬实力
近年来,以贺利氏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企业扎根中德园国家级开放平台,助力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半导体装备升级,促使新材料产业集群蓬勃发展,成为沈阳乃至辽宁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也是铁西六大主导产业之一,产值在全市占比提升至31%。这不仅推动铁西积极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还推进了中国制造与德国工业4.0的战略合作对接。2024年,铁西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规上企业产值达到10.5亿元;2025年1月-2月,这一数字增长至1.13亿元,集群内企业产品优势突出,发展势头强劲。
基于良好的发展基础,铁西区乘势而上,着力补齐产业短板,围绕集成电路“主链”展开大规模招商活动,立足国产化战略布局项目,全方位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持续加大投入,全力攻克“卡脖子”核心技术难题,积极推动技术成果高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完善企业与高校“双元制”联合育才机制,构建起“领军人才—技术骨干—产业工人”的梯度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与此同时,铁西区将服务企业和项目作为工作重点,全力解决各类问题,通过强化资源配置,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项目攻坚 多元布局确保发展稳增长
今年以来,铁西区以决胜年引领“项目年”,全力打造高质量项目集群、企业方阵和产业高地。精心谋划了亿纬锂能低温电池研究中心等800个高质量项目,奋力推动芬兰美卓矿上机械等400个高能级项目签约落地,持续推进沈阳生命科技城、亲合谷康养一体化、特变海上风电等550个项目开工建设,坚决确保宁波华翔等150个项目年内竣工投产。锚定新能源、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集群,不断推动新质生产力项目落地、开工、建设,以众多优质项目为决战决胜注入强大动力,确保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
铁西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铁西区将坚决扛起经济大区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咬定全年目标不放松,加紧攻坚突破,以首季“开门红”带动“季季红”,确保“全年红”;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全链条强化“谋立推建产”,深入实施“四个一批”专项行动,以项目建设“加速度”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快递小哥”主动式服务,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难题、抢订单、拓市场,汇聚一切资源、凝聚一切力量,坚决夺取三年行动全面胜利。
(杨兴海 刘适铖|编辑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