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头版点赞辽宁营口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成果显著

中国日报头版点赞辽宁营口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成果显著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12-17 19:4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2月17日,中国日报头版转二版整版发布《海蜇产业基地触角延伸:辽宁营口年产值30亿元 带动5万人就业》报道,点赞辽宁营口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成果显著。

"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蓝图指引下,辽宁省立足渤海之滨的独特地理优势,全面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书写着令人瞩目的海洋经济新篇章。

营口市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坚持"因海而生、依海而兴"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海洋经济发展之路。从推动海蜇产业转型升级、做精做深,到建设东北地区最大的集装箱内贸港,再到加快推进"蓝色粮仓"战略,全市海洋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2.63%。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营口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全力推进渤海综合治理,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一。

海蜇,有人因其幽灵般的外表和带毒触手而害怕,有人则将其视为美味。如今,这种海洋生物正为中国东北的一座城市带来财富浪潮。

辽宁营口的渔民们已经克服了对海蜇毒性触手的担忧和令人生畏的外表,将其送上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餐桌。

"出海捕捞时,我们穿皮质衣服和皮手套"营口市鲅鱼圈区望海寨渔业村渔民王明克说。他已经捕捞海蜇约30年。"回港后,我们用船上的水箱卸载海蜇。整个过程都采取防护措施"。

王明克表示,他并不担心海蜇蛰伤。虽然海蜇蛰伤会在受害者皮肤上留下划痕,但对人类通常不会致命。

"如果被蛰伤,我会在受伤皮肤上涂抱明矾,然后用清水冲洗。总的来说,我们渔民在海上一般不会遇到大问题"他说。

丰富的海湾资源

自1989年以来,营口因捕捞和加工海蜇而闻名。随着这种美食在全球范围内的需求扩大,相关技术代代相传。

2019年,营口被中国渔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海蜇之乡",是全国最大的海蜇养殖、加工和贸易区。

营口位于大辽河入海口,毗邻渤海,这里阳光温和,浮游生物丰富,是海蜇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此外还有小鱼、甲壳类和软体动物。该市拥有1507平方公里的海域,每年自然产出4亿只海蜇。

海蜇人工养殖面积约5.5万亩(3666公顷),年均养殖海蜇8000吨。据当地政府数据显示,今年海蜇总捕捞量达20.6万吨,比往年增长20%。

海蜇通常在七、八月份捕捞。

"每年在望海寨码头,十几家小型加工厂在渔船卸货后加工海蜇。我们把海蜇卖给他们,部分产品出口到邻国"王明克说。

他认为捕捞海蜇对海洋生态有益,"鱼、虾、蟹可能会被海蜇的毒素麻痹或杀死"。

"从供给端来看,营口在自然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加上人工养殖的发展,供应充足且可持续"营口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渔政科吴家诚表示,"从需求端来看,海蜇富含胶原蛋白,其低热量、高营养的特点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

营口已建立起集养殖、捕捞、加工、贸易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正向深加工和品牌化转型。

"随着农业、渔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海蜇产业的附加值将进一步提升"吴家诚说。

去毒过程

海蜇加工复杂,特别是去除毒素的过程,这为营口海蜇产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作为该市主要海蜇加工企业之一的盖州市滢辉水产加工厂厂长陈德辉是该领域的专家。

"第一步是将海蜇的皮和伞盖分离"陈德辉说。

"第二步是去除毒素,通常是通过加水在约25摄氏度下使海蜇分解。这个过程产生的细菌可以控制海蜇毒素。之后用清水冲洗"他说。

洗涤后,用明矾进行进一步解毒,这通常需要12至24小时。

食用盐用于保存。每50公斤海蜇至少需要10公斤盐。在盐水中浸泡72小时后,海蜇即可销售。

海蜇的加工需要完美的时间把控。由于海蜇95%是水分,在阳光下会蒸发。

陈德辉的公司每年八月中旬派船队前往渤海捕捞80天以上的成熟海蜇。公司设有码头作业区,用于海蜇的分割、切片和腌制。工人们使用大型水泵输送海水进行清洗,同时保持海蜇新鲜。

"海蜇含有水溶性蛋白质。如果只用盐腌制,会产生异味。需要配合明矾使用,加工过程受温度、季节和环境等因素影响,盐和明矾的比例也会有所不同"辰光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陶国峰说。

该公司已开发出先进技术,能在一天内完成海蜇加工。"在不使用防腐剂或添加剂的情况下可以达到6个月以上的保质期,但这对设备和车间要求较高,成本也更高"陶国峰说。

业务拓展

营口有300多家加工企业、家庭作坊和合作社,约5万人从事海蜇相关工作。

据当地政府数据显示,该市年均加工海蜇23.6万吨,其中约81%的原料来自市外。海蜇加工总产值约30亿元。

营口每年向3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约1.2万吨海蜇,主要销往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国家。

盖州市滢辉水产加工厂每年加工410万公斤海蜇。其中一半出口,另一半制成预煮食品供应国内农贸市场和酒店。

"我们营口海蜇凭借高质量标准和传统加工工艺,迅速赢得国内外客户青睐,为人们创造了可观的财富"陈德辉说。

"优质海蜇可以促进消化、延缓衰老,是中老年人的养生食品"他说,并预计未来需求和市场都将扩大。

"海蜇加工不会造成任何污染。在政府适当指导下,这个产业可以持续数千年"他说。

"过去公司注重数量,现在则依靠适当的海蜇分解和深加工,确保产品质量和品牌成功"辰光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陶思晴表示。

辰光成立于1997年,已建立先进生产线,并获得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等多个国际质量认证。该公司在即食海蜇等创新产品开发方面取得突破。

"只要有海洋,就会有海蜇;只要有海蜇,人类就会食用"公司董事长陶国峰说。

2014年,营口海蜇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入选辽宁省十大渔业品牌。

政府的努力

营口市政府正加大力度发展海蜇产业,同时维护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技术,如卫星定位系统和无人机实时监控渔船,确保在规定时间、区域和配额内进行捕捞活动"营口市鲅鱼圈区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舒适说。

"我们还要求渔民使用适当的捕捞设备和方法,以减少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舒适说,并补充说商业捕捞这种无脊椎动物对海洋环境有益。

"海蜇数量快速增加可能直接给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带来压力"他说,"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海蜇可以产生大量生物量,其分解可能会耗尽水中的氧气,导致水质恶化。海蜇的死亡和腐烂可能释放有害物质,进一步影响水质"。

该市还养殖海蜇以满足市场需求。自2020年以来,已投放5.2亿只海蜇幼体。

据营口市委宣传部杨卓介绍,这对海蜇资源恢复和增加渔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4年,该市投资200万元,投放7000万只海蜇幼体。

自2018年以来,该市每年举办海蜇节,吸引投资并促进水产养殖业开放。市里还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其他省份的大型渔业展览会和销售会,寻求商机。

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海蜇加工企业收入有所下降。"该市正在探索提振国内需求的方式,如在重庆、四川省和广东省推广火锅海蜇"杨卓说。

当地政府还鼓励企业改进深加工技术,创新开发多味即食食品等新产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营养价值

据明代(1368-1644年)李时珍编撰的本草学和自然百科全书《本草纲目》记载,海蜇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降压、消肿"等功效。

每100克海蜇含有12.3克蛋白质,并富含钙、碘和各种维生素。

已故渔业专家、海蜇研究专家洪惠馨撰文指出,海蜇的营养价值超过海参。

海蜇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29.3%,高于海参的23.9%。必需氨基酸是人体无法自行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

虽然具有很强的营养价值,但一些食客纯粹是为了口感而享用新鲜海蜇。

"海蜇嫩滑爽口,富含胶原蛋白,老人和孩子都喜欢。我家每周吃一两次海蜇,尤其是在夏天"辽宁营口的孙慧说。

"把海蜇切丝,加入蒜末、香菜、醋——简单又开胃"她补充说。

"海蜇是我探访亲友时的特色礼品"居民刘军说。

"即食包装便于携带,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他说。

(中国日报 孙尚武 吴勇 陈美玲 实习生 刘适铖)

【责任编辑:耿婉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