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拉小手,共绘“漆”彩匠心

大手拉小手,共绘“漆”彩匠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9-06 16:3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快看,我的扇子好漂亮!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把扇子是我们一起做的,你看这个花纹多看啊!”……近日,江苏大学“漆”彩匠心实践服务团队前往镇江市武将社区开展“漆彩匠心 争做传承先锋”主题活动,带领社区小朋友一起探索“网红”漆扇背后的非遗文化,感受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创新应用相结合带来的艺术魅力。

活动现场,大学生志愿者首先向小朋友们介绍了漆扇中蕴含的非遗技艺——大漆技艺的深厚底蕴。大漆技艺发祥于中国,又称中国漆,与茶叶、丝绸、瓷器一样代表着中国的古代文明,其中与大漆相关的十九项传统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最初的实用功能到后来的艺术表现,大漆的每一次蜕变都凝聚了无数工匠的智慧与汗水。

在漆扇制作体验环节,大学生志愿者们提前准备好了制作漆扇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包括未经加工的扇面、天然大漆以及各种用于漂漆工艺的小工具。

“先选择喜欢的颜色,再将颜色滴入水中,慢慢地搅动形成花纹哦!”在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小朋友们开始了他们的漆扇制作之旅。志愿者一边示范,一边细心地讲解着制作步骤。小朋友们认真地听着,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手中的扇面和漆料。有的小朋友选择用调色棒,有的则大胆尝试用甩、弹等手法创造出独特的纹理效果。整个活动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孩子们专注创作的身影。

“这个像地球”“这个像流水”“那个像树叶”……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一把把独一无二的漆扇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虽然它们或许还不够完美,但每一把都凝聚了孩子们的心血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小朋友们兴奋地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交流制作心得。

“小孩子在学习非遗技艺的同时,也锻炼了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提升了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实践团大学生杨海宁介绍,除了漆扇,他们还设计了书法、剪纸等传统文化活动,希望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弘扬非遗文化,体验千年来薪火相传的瑰宝,为小朋友们种下了一颗传承非遗文化的种子,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践团大学生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未来更要肩负起弘扬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带动更多人投入到非遗传承中,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江苏记者站 苍微)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