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的第一次献血在中国”——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摩洛哥学子海浪的无私之举温暖人心

“我人生的第一次献血在中国”——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摩洛哥学子海浪的无私之举温暖人心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4-14 10: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大西洋畔土生土长的摩洛哥青年CHICHANE HAYTAME,中文名叫海浪,这是他来到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以下称“学校”)后老师和他一起想的名字。“我喜欢这个名字,像大海一样辽阔又深沉。”这个名字也仿佛寓意着他在中国的新生活,像大海一样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和机遇。刚来中国不到半年,他就和中国有了“水乳相融”的连结。

(海浪在校园中漫步)

4月11日,学校迎来了辽宁省血液中心(沈阳中心血站)的代表,她们想当面感谢无偿献血的留学生——海浪。就在几天前,一场生命的紧急救援在这里悄然上演:辽宁省血液中心响起急促的铃声,是临床医院来电要为一名急需输血的重度贫血患者申请疑难交叉配血。血液稀有,情况危急,血液中心立即发布了招募无偿献血者的信息,希望能够尽快找到符合条件的献血者。学校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迅速行动起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发出号召,海浪和其他几名留学生,在听到这一消息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表示愿意参与无偿献血。幸运的是,海浪的血型与患者的血型相匹配,他成为了这次救助行动中的关键人物,他的善举也彰显了世界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见到海浪时,纷纷表示敬意。海浪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能够帮助到别人,我感到非常荣幸。”他的这句话,简单而真挚。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献血,“当他人需要帮助,我们就要去帮助他。如果对方之后还需要献血,我依然会去的。”

海浪跨越国界,来到中国,不仅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更是为了体验不同的文化,拓宽自己的视野。学校留学生院设置《中国文化》课程实践活动,举办茶艺、博物馆参观等体验活动,让学生们对世界文化更加开放和包容。同时,学校景色优美、具有国风意蕴,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而且致力于提高教师素质,注重教学质量,让留学生能够接触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知识体系;学校还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这样的育人环境让海浪充分地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价值观,同时他也把来自摩洛哥文化的善意带给了中国人。

(海浪在课堂里学习)

一次善举,饱含着教育意义和生命重量,也是这位摩洛哥青年在中国收获的成长印记。“从摩洛哥出发的那天,虽然下着雨,但我的心情Perfect!”,他带着期待来到中国,也正在中国创造着来自世界青年的生动记忆。

血液中心为学校颁发了证书,对本次学校的积极献血表示感谢,也表示希望和学校进一步交流,为学生成长带来更好的教育,培养更多具有高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善意的“浪花”奔涌在时代浪潮之上。

(佟清馨 编辑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吴勇)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