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第三届(2023)全国健康管理大数据应用、医共体建设高峰会议暨沈阳·沈北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项目推介大会在沈阳隆重启幕。大会第一天,来自全国顶级的行业专家、学者近百人,围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助力健康中国,保障人民健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题,展开了一场学术与应用的“激烈碰撞”。
本次大会是国内行业权威顶级会议,业界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公益性。由沈北新区人民政府、辽宁省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联合主办。会议为期2天,至5月28日闭幕。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周华、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席立锁、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项目办主任周伟、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常委陈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健康管理大数据应用研究联合体主任唐明全、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项目开发与管理部主任汪海波、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清华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健康医疗数据安全指南》执笔人金涛等行业学者,国家、省卫健委,沈阳市政府、市卫健委等相关部门,沈北新区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
智慧充电!大数据加持下的健康管理将走向何方
一场疫情,让我们更加懂得了大数据在医疗行业应用的重要性,智能诊疗通用化能够将病人的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实行全国联网,健康管理大数据分析应用是推进数字健康建设、健康中国建设路径之一。会上,解放军总医院原院长朱士俊,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项目办主任周伟,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常委陈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健康管理大数据应用研究联合体主任,北京易康盛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明全,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项目开发与管理部主任汪海波、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研究院、国家标准《健康医疗数据安全指南》执笔人金涛等,分别做了题为《智慧养老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与健康数据的管理应用》《互联网+慢病风险健康管理医学服务的思考》《数字健康管理云平台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临床研究设计及高质量实施》《健康医疗数智安全》等主旨演讲。
大家纷纷就大数据加持下的健康管理,如何为推动人体健康发展助力,如何形成健康产业合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们的论述既有顶层设计的思维,又有基层实施的抓手;既有醍醐灌顶的思想,又有发人深省的思考;既有未来发展的方向,又有现实推进的路径。为新时代“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注入了新动力和超能量。
头脑风暴!医共体建设如何走深走实走进百姓心间
近年来,沈阳市坚定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始终高度重视医共体建设,不断整合区域间医疗服务,组建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联合体,通过建立完善的分工协作机制,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和布局,构筑畅通的上下转诊通道,为居民提供疾病诊断、治疗、康复、预防、保健的全过程、全周期卫生健康服务。其中,沈北新区锚定沈阳北部区域医疗中心定位,深入推进“四个一体化”为主要内容的医疗集团改革,探索出“一体发展、医防融合、智慧支撑、资源共享”的“沈北模式”,经验作法入选国家重点医改案例。
关于医共体建设,国家相关部门都出台了政策。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对政策的理解也有不同。“为什么要把医共体建设作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人才是所有领域核心的竞争力,医疗人才培养工作该如何破题?”“当前,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模式还是以紧密型为主。那么,如何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医共体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交流。通过交流特别是专家们的阐述,让大家对国家相关政策和医共体的顶层设计,都有了新认识,更明确了推进医共体建设的路径。专家们以其独道的见解、精辟的论述、丰富的经验,对全国范围内医共体建设的理论体系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丰富作用。同时专家们的分享,都是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有感而发。接地气、有抓手、可复制,对各地医共体建设有非常给力的指导作用。可以预见,此次高峰对话必将推动各地医共体建设高水平、高质量、高目标的快速发展。
乘风而上!沈北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全力推介
借高峰会议之机,沈阳市、沈北新区就生物医药产业项目进行了推介。随着“沈阳都市圈”已正式获得国家批复,区域与区域之间不仅会形成产业优化扩展融合,还会创造出更多新机遇,本次大会对于推动沈阳市生物医药、卫生大健康产业,做强做大产业链,实现以会促商、以会招商,逐步扩大沈阳市生物医药产业和卫生大健康产业在全国、乃至“一带一路”的影响力有着重要意义。据介绍,沈北新区将加快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围绕生物技术药物、疫苗和医疗器械三大产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龙头企业及细分领域优势企业引育力度,有序推进生物医药产业智慧创新港建设,打造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基地。
会上,沈北新区作了《与健康同行,谱医改新篇》主旨演讲,分享和交流了医疗集团改革经验作法。同时,以高峰会议推动医共体建设为契机,发出了题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倡议书。倡议与会专家学者“会散人不散,相聚朋友圈”,以此契机结缘,相互借鉴、交流学习、互通有无,构建“医共体联盟”,让医共体建设早日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实现医疗改革的“弯道超车”。
大会期间,来自中国医科大学的30名大学生志愿者全程参与了会议保障工作。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