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立足职能定位,细化落实辽宁省“百万学子留辽来辽”专项行动部署,聚焦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助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创新实施“高校优才选招计划”,着力涵养人才队伍“源头活水”,构筑人才“洼地”成就“发展高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创新之要,唯在得人。高校毕业生是人才资源中最具活力、最富朝气、最有潜力的高素质群体,如何让这部分“珍贵资源”为我所用,创造更大价值?
2022年,在营口市委的顶层设计和高位推动下,“高校优才”选招机制正式建立,每年面向国内外高校选招一批优秀毕业生到事业单位工作。
完善综合保障机制,确保人才“高标准”。遵循选拔优秀人才的思路,完善各项待遇和服务保障举措,实现以一流待遇引进一流人才。在补助补贴方面,对引进的博士、硕士和本科生,3年内,给予每人每月3000元、2000元、1000元的生活补贴,每人每月1000元、800元、500元的租房补贴。同时,分别给予博士30万元、硕士20万元、本科10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人均补贴总额达到博士44.4万元、硕士30.04万元、本科生15.4万元。在服务保障方面,高校优才随迁配偶原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对口安排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随迁配偶原在企业工作或无工作的,根据其专业特长推荐安排适当工作。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根据其就读意向,统筹安排到市内公办学校就读。在综合保障方面,设立了“编制周转池”,常态化保持周转编制用于保障“高校优才选招计划”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将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总额提升到6000万元,为各项政策待遇落实提供资金保障。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的刘洋去年通过“高校优才选招计划”回到家乡营口,成为市机要保密技术保障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优厚的待遇保障和创新的选岗模式让她充分感受到家乡营口招贤纳士满满的诚意。刘洋告诉记者:“我非常惊喜地看到,我有很多同学也跟我一样,通过这个项目回到家乡。在这里大概工作了快半年的时间,我更加感受到营口不一样的变化,我们对营口的明天充满信心。
“专业对口”是营口市人才引进政策的一大优势。杨宝瑜是辽宁大学生物卫生统计学专业博士,通过“绿色通道”方式进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岗工作。她利用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调研成果,迅速投入到民生保障工作一线,将先进理念运用到实践中,得到服务对象的广泛好评。“做的工作与学的专业契合,使我迅速进入状态,在实践中进行再学习和再提升,争取为营口发展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杨宝瑜说
施政策,构体系,铸就人才引进强力支撑。营口市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成立了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组长的“高校优才选招计划”工作专班,负责总体策划、统筹协调、组织实施,下设监督工作组,如发现违纪、违规的,坚决从严从重处理。严把政策和程序关,市委依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相关文件规定,研究出台《关于开展“高校优才选招计划”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了报名、资格审查、面试、考察、体检、聘用、公示等工作步骤,确保选招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人才来了,如何留住更是关键。
为进一步做好人才服务工作,营口市结合实际,加大培养力度“长才干”。市委组织部将选招人才纳入市委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统筹管理、跟踪培养,适时采取跟岗锻炼、下派挂职等方式强化实践锻炼,帮助选招人才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通过“压担子”,加大人才使用力度。选招人才试用期满后,优先聘用到事业单位普通管理岗位,其中,博士聘用到七级普通管理岗位,硕士聘用到八级普通管理岗位;表现优秀、综合素质能力突出的,博士可提任七级管理岗位领导职务,硕士可提任八级管理岗位领导职务。对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对特别优秀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畅通事业单位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渠道,对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可按规定择优调任到党政机关任职。出台《营口市市直事业单位专业技术特设岗位设置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选招人才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可优先聘用到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本单位岗位数不足的,可设置特设岗位予以聘用,为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发挥专业特长的平台。
2022年,营口市签约聘用“高校优才”48人,已全部落编上岗并享受生活补贴和租房补贴,2名优才的随迁配偶工作意愿均得到妥善安排。今年,将选招范围扩大到世界排名前200位的国(境)外高校,进一步彰显营口求贤若渴的诚意。同时,在133个市直岗位基础上,增设了19个县(市)区岗位,给予选招人才更加灵活的选岗空间。营口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以此为契机,我们将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持续优化人才政策和服务体系,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着力把营口打造成培育和吸引人才的洼地,各类人才创业发展的高地,为实现营口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