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用十年坚持做好一件事,会收获怎样的结果?这个问题盘锦可以回答:高楼渔场退换百里红滩、昔日油田转还湿地之都;人类与鸟兽共处、湿地与城市共兴。中国日报吴问中西工作室王银皓盘点了盘锦十年湿地恢复努力和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样板间”的经验成果。
让丹顶鹤飞出人类的“育儿箱”
盘锦位于辽宁省中部、渤海最北端,是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保护最完整的湿地。盘锦湿地内分布着各类野生动物477种,仅鸟类便有304种,鸟类数量相比2010年新增21种。
(盘锦湿地是丹顶鹤种群的最重要栖息地之一 摄影:赵振民)
盘锦湿地是丹顶鹤自然繁殖的最南限和越冬的最北限,也是丹顶鹤大陆种群北迁的最重要和最集中停歇地。自1996年开始,保护区管理局开始人工繁育丹顶鹤,但受环境因素和科技水平的影响,幼鹤的存活率并不高。同时人工繁育的幼鸟难以适应野外环境,幼鸟成熟后的放飞便成了难题。
(盘锦湿地是丹顶鹤种群的最重要栖息地之一 摄影:赵振民)
此后,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繁育过程中逐渐减少对鸟类生长的人为干预,没有了“鹤爸爸鹤妈妈”的精心哺育,幼鸟也逐渐走出人类的“育儿箱”。由圈养到散养,最终实现丹顶鹤向野外自然的回归。截至2016年,人工繁育丹顶鹤271只,丹顶鹤越冬种群由2014年的5只增加到2022年的94只,较去年历史最高的55只多了39只,再创历史新高。
退养还滩,让湿地好好修养
根据全国第二次湿地调查统计,除水稻田外,盘锦全市分布各类湿地24.96万公顷,是不折不扣的“湿地中的城市”。如何实现城市与湿地的共存、共兴、共融,让湿地在发展中修养恢复,成为了新的工作挑战。
(“退养还湿”既是一项生态保护工程,也是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盘锦市对养殖坑塘开展清理平整和修复工作,一片片潮沟被清淤疏浚,通过种植翅碱蓬改良滩涂底质,消除原养殖污染物,使整治后的滩涂形成翅碱蓬—芦苇植物群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得以重建。摄影:赵振民)
湿地的恢复工作应遵循环境治理三公理和生态恢复四原则,即:不扩散、不为害、充分公示;节约原则、自然原则、有限原则和系统原则。这不仅需要相关组织及立法的先行管理,也需要树立人们对于湿地保护的行为意识。
(“退养还湿”既是一项生态保护工程,也是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盘锦市对养殖坑塘开展清理平整和修复工作,一片片潮沟被清淤疏浚,通过种植翅碱蓬改良滩涂底质,消除原养殖污染物,使整治后的滩涂形成翅碱蓬—芦苇植物群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得以重建。摄影:赵振民)
经前期基础数据调查后,盘锦市于2015年正式启动“退养还湿”工作,并于翌年颁布实施了《盘锦市湿地保护条例》。截至2020年年底,共有598户养殖户退出养殖业,滨海湿地的池塘、看护房等养殖设施全部拆除,8.59万亩被占湿地全部恢复,实现了自然水系连通,新增自然岸线15.77公里,造就了全国最大的“退养还湿”单体工程。同时还成立了盘锦市湿地保护协会、黑嘴鸥保护协会等3个协会组织。创立湿地志愿小分队,开展湿地讲堂活动,让公众成为生态保护的参与者、践行者和受益者。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森林消失的速度是平均每年1800-2000万公顷,而湿地消失的速度是森林的3倍。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我国于202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保障对于湿地生态恢复的立法保护。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西太平洋斑海豹每年12月前后会来到位于辽东湾北端的辽河入海口产崽过冬 摄影:赵振民)
据国家林草局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至今,中国新增和修复湿地80余万公顷,目前拥有国际重要湿地64处、国家重要湿地29处、省级重要湿地1021处。2022年6月8日,2022年6月,盘锦市和其他六个城市被国际湿地联合会评选为世界湿地城市称号。盘锦市经《湿地公约》常委会批准,颁发“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证书的城市。在全世界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中国占据13个,成为世界湿地城市数量最多的国家。《湿地公约》秘书长穆桑达·蒙巴表示,中国在过去30年湿地保护取得的成就以及湿地保护管理模式值得其他缔约方借鉴学习。
盘锦的浩瀚苇草既是中国的绿苇红滩,也是世界的生命摇篮。盘锦湿地恢复的典型案例既是中国应对湿地保护的成功经验,也是世界面临环境挑战的宝贵财富。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