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抚示范区坚持为老百姓办实事——微笑洒满“最后一公里”

沈抚示范区坚持为老百姓办实事——微笑洒满“最后一公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10-09 19:0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0月6日上午,家住辽宁省沈抚示范区李石街道和缘社区78岁的姜大爷,在女儿的搀扶下从修缮一新的沈抚城际铁路李石寨站西侧的地下通道穿过,来到了李石街里,这已经是他连续四天来“逛街”了。

姜大爷满脸露开心,偶尔见到熟人还主动打起招呼。他高兴地说:“就这么一路之隔,因为这个地下通道设施损毁严重,而且环境脏乱差,自己打心里就不愿意从那里走。”“本来腿脚就不利索,再加上地下通道行路难,我有2、3年没来街里了。”姜大爷说。

姜大爷说虽然只是一条铁路之隔,但这条从铁路下穿的地下通道却是住在铁道以南和缘社区和大南村户居民进入街里的唯一人行通道。从这条通道步行去李石街也就3、4分钟,但要开车绕行起码得15分钟以上。姜大爷的女儿说:“地下通道环境恶劣,让过往的居民行路难,有时我们宁愿开车绕行多走路,也不远抄这个脏乱不堪的近路。”

据一些市民介绍,这条铁路有100多年历史了,而和缘社区和大南村1200多户居民搬迁到铁路以南还不到10年。这条地下通道归属于铁路部门修建和维护,是前些年修城际铁路时,为方便市民出行修建的。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到了雨季通道里积水严重就像个小水库,加之疏于管理,垃圾遍地,人粪狗屎随处可见,通道内腥臊恶臭。一些市民形容,“由此路过就像走在垃圾堆上”。

负责包保和缘社区的沈抚示范区机关党委李然书记介绍,今年沈抚示范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加大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力度,机关各部门把为群众办实事,解决老百姓最为关切的“最后一公里”中尚存的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和落脚点,主动尽责担当。一件件梳理,一件件落实,示范区规划建设局负责的李石街道地下通道出行不便的问题得以很快解决,还老百姓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让更多的“姜大爷”们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快乐。这个过程中,示范区的机关党员干部的心灵也受到一次净化。几十米的一段通道成了党和政府连接老百姓“连心路”。

“现在地下通道的环境改善了,老爸几乎天天要去街里转转,心情特别好,天热的时候,他还喜欢呆在通道里乘凉。”姜大爷女儿高兴地说。

李石社区年近70岁的祝立说:“地下通道修好了,受益的还有铁道北面的李石和康宁等社区里在铁道南面企业务工的居民,如果他们每天上下班都走地下通道,就可以少走几十分钟的绕远路。”

沈抚示范区有自己的公交巴士公司, 101线路的公交车原来只在东部片区运营。近年来,西部片区发展迅速,汪家街道内的10几个居民小区的常住人口已超过了2300多户,但由于没有公交线路,这些居民出行很不方便。为此居民们多有抱怨,也多次向政府部门提出了诉求。

针对这样情况,今年8月份,沈抚示范区规划建设局组织汪家街道和公交公司,对居民出行需求和公交线路做了充分调研论证,最终确定了101公交线延长运营的方案。并在9月4日正式将101线公交车开进了西部片区的汪家区域,在延长的8.6公里的公交线上增设了三个公交站,极大地方便了百姓的出行。

汪家鑫城小区的林阿姨高兴地说:“每天看着公交车看过来,心里就高兴,就像一股暖流流进心底。政府想着老百姓,帮咱办实事,让我们处处感受到党的温暖。”林阿姨说:“现在自己每天都坐101公交车去附近的菜市场买菜,特别方便,有时自己还情不自禁在车厢里哼起了小曲儿。”

这几天,社区的居民代表把一面面锦旗送到示范区管委会,表达了他们的感激心情。

沈抚示范区负责这项工作的规划建设局副局长喻永华表示,延长一段公交线路是职能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做的份内工作,不足挂齿,但解决老百姓生活中的实际需求、为百姓办实事却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有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真正做到为百姓办事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

今年,沈抚示范区拉古乡还帮助49户生活困难的家庭改善住房条件。上个月,松岗村小店组82岁的刘金玉老人喜迁新居,他逢人便高兴地说:“感谢共产党,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有生之年还能住到这么好新房子,托共产党的福啊。”

沈抚示范区拉古乡党委书记孙家友坐在刘金玉家新房的炕上也跟着高兴,他说:“乡政府的工作千头万绪,但为老百姓服务、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推开百家门,问百家之需,解百家之忧,坐在田间地头掏出心窝贴近老百姓,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党员干部心系百姓,胸有百姓,让服务百姓的‘最后一公里’上洒满微笑,飘出歌声。”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