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

资料: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连市民政局、大连市教育局、大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大连市体育局采集:左莹图片:雪林制图:张欣编辑:王宇校对:鞠传强 孟颖

大连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

来源: 腾讯微信
2021-06-29 20: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6月29日,中共大连市委召开“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王宏、大连市民政局副局长王华、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鞠振伟、大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黄斌、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姜微、大连市体育局副局长苗治文重点介绍大连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的相关情况。

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王宏

十八大以来,大连市民生部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思路,围绕“两先区”建设目标,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人社、民政、教育、卫生、文旅、体育等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明显增强,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 ◆◆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 ◆ ◆◆

一是形成涵盖稳定岗位、扶持创业、技能培训、兜底保障等多层次、多维度的就业政策体系。

做出15项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承诺,经济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性有效增强。

十八大以来,城镇实现就业14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特别是2020年,为39.9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13.6亿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6.7万人次,发放培训补贴资金5.87亿元,位居全省首位;助力复工复产为7.56万户企业阶段性减免三项社会保险费97.90亿元;为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9.93亿元,稳定岗位97.9万个。

大连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达到100%,创历史纪录。

2020年,大连市就业工作在全省综合排名第一,新增就业完成率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二,大连市就业社保公共服务能力在全国排名第九。

二是覆盖城乡、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

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实现省级统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有序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截至2020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68.8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51.6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66.5万人。

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升,连续1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月均养老金达到298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达到每月223元,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均位居辽宁省第一。

三是重拳打击恶意欠薪,依法“治欠护薪”取得显著成效。

创新提出“五个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建立“双报告”“双推送”等14项长效机制,历史上首次实现当期存量欠薪案件和经法院审理的历史积案全部化解,保持月动态清零,有力保障了广大农民工合法权益。

全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2019年度考核被省评为A级,工作经验入选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题教材片在全国推广。

◆ ◆ ◆◆

坚持聚焦脱贫攻坚

特殊群体群众关切

实现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 ◆ ◆◆

一是基本民生保障标准显著提升。

连续13年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和孤儿养育标准,十八大以来,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750元,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540元,年均分别提高5.74%和10.05%;

城市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1500元,年均提高5.74%,农村特困人员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月统一提高到975元,年均分别提高8.05%和17.97%;

集中供养和散居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2250元和1500元,年均分别提高10.1%和6.8%。

二是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

全面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98.1%。

社区工作人员达到1.44万人,培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4397人。积极推行社区“全岗通”工作模式。

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5379个、慈善组织11个,累计开展社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132个。

发展社会志愿者53.2万人,市慈善总会新发展注册义工5.8万人。

三是基本社会服务质量持续优化。

出台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全市发展各类养老机构350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03家,养老床位达5.3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3张。

在全国率先以人大立法形式颁布实施了《大连市殡葬管理条例》。全部免除无丧葬补贴居民的基本殡葬服务费用。

婚姻登记跨区通办列入市政府重点民生工程并于今年3月22日正式实施。

◆ ◆ ◆◆

教育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教育服务能力和市民教育

满意度稳步提升

◆ ◆ ◆◆

一是教育发展质量显著提高。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

持续扩增公办普惠学前教育资源,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已达到84%。

持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

实施系列教育重点民生工程,全面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

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示范性高中在校生比例达到55.54%,大连市成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

基础教育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九位。

二是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度不断提升。

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大连职业教育基地两个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

高等院校与城市融合发展,全力支持在连高校“双一流”建设,整合优化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开放大学),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12年的56%提高到2020年的65.1%。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15.4年。

成立国家开放大学(大连)老年开放大学和大连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学习型城市建设进程加快。

大连市“大连班”支教团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 ◆ ◆◆

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放在第一位

卫生健康事业整体实力

显著提升

◆ ◆ ◆◆

全市人均预期寿命已达81.33岁,婴儿死亡率为2.4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22‰,孕产妇死亡率为7.16/10万。

一是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和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两大中心”组建完成,大连市被评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地方”,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经验做法得到国家认可。

二是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断增加,质量快速提升,37名医务工作者当选为辽宁名医、辽宁青年名医,新增5个省级、11个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5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三是精准应对新冠疫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科学有序开展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医疗救治、隔离管控等应急举措,实现了“7个率先、6个首次”,疫情防控工作得到国家和省的充分肯定。

出色完成驰援湖北武汉、首都国际航班分流、省集中救治中心大连中心建设等重大任务,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大连贡献”,为全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大连实践”和“大连经验”。

◆ ◆ ◆◆

实施一系列利当前

惠长远的政策举措

文化和旅游事业繁荣发展

◆ ◆ ◆◆

一是艺术创作生产持续繁荣。

国有文艺院团创排优秀剧目60余部,荣获国际级奖项4个、国家级奖项5个、省级奖项33个。

各专业剧场举办演出3000余场。

二是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率先建成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数字化文化馆平台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村(社区)文化设施覆盖率到达85%,“送戏下乡”“文化有约”等文化惠民项目惠及城乡数百万群众。

三是遗产保护利用成果显著。

旅顺口区军民融合项目入选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

大连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37处;

7项非遗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是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平稳有序。

“村村通”“广播电视地面无线数字化覆盖”等重点民生工程圆满完成。

全市无线地面数字电视有效覆盖率达90%以上。

五是文化产业规模和实力不断提升。

全市现有各类文化企业同比“十二五”时期增长40%;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家,全国重点文化出口企业4家。

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4.6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283亿元。

六是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大连市成为首批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和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

推出18大系列300多个旅游产品和百余项文旅节庆活动。

“十三五”期间,大连市共实现旅游总收入5511.9亿元,年均增长13.21%。

◆ ◆ ◆◆

赋能城市发展

深化体育惠民

◆ ◆ ◆◆

一是打造品牌赛事活动集群。

大连马拉松赛被国际田联和中国田径协会授予“双金赛事”,大连国际徒步大会被誉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徒步大会”。

每年区县级以上赛事活动超过500项。

二是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把全民健身工程纳入全市重点民生工程,打造具有大连特色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城市社区建成15分钟健身圈,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

三是推动竞技体育巩固提升。

实施“人才强体”战略,强化竞技体育人才选拔培养体系,扎实推进体教融合,人才储备不断夯实。

涌现出刘治宇、侯雅雯等一批优秀运动员,在国内外大赛中屡创佳绩。

四是加快足球振兴发展。

推进中国足球改革发展试点城市建设。

成功获得世俱杯、亚洲杯承办权,接连承办赛会制的中超、中甲联赛,彰显“足球城”底蕴。

发布实施《大连市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大纲》,创新足球人才培养之路。

五是强力发展体育产业。

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300亿元,体育服务业比重超过50%。

大连成为首批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十四五”时期,大连市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铆足干劲,狠抓“三落实”,推动新时代大连“两先区”建设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健全市场机制,完善扶持政策

满足多样化、多层次

养老服务需求

大连市民政局副局长王华

近年来,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连市委、市政府做出了一系列促进养老服务发展的重大决策,通过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升级服务载体、培育服务队伍、优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综合养老服务保障水平显著提升,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林海模式”被民政部列为居家养老服务年度创新模式,通过政策引导、撬动民间资本投资居家养老服务的典型经验,受到民政部表扬。

下一步,大连市民政部门将紧紧抓住“十四五”应对人口老龄化宝贵窗口期,进一步破除发展障碍,健全市场机制,完善扶持政策,切实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一是进一步完善老年人普惠政策。

推进补缺型老年福利向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发展,创新高龄老人福利制度模式,积极探索普惠性质的高龄津贴制度,进一步优化老年人优待政策,探索实行“老年人综合津贴制度”,根据老年人年龄实行梯度标准发放津贴。

二是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加大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创制力度,进一步强化对养老服务业的扶持引导,促进全市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整合各方资源,拓宽社会资本参与渠道,有效盘活城乡闲置养老服务设施,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发展。

深化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等改革,鼓励养老服务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

三是积极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加快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精准对接需求与供给,积极推进市级“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积极推进市场化运营,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绘制全市养老服务地图,扩展养老服务项目,培育发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新业态,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是健全完善老年人能力评估体系。

建立老年人能力评估制度,制定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将其作为确定享受政府养老服务补贴和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能力等级等情况的依据,准确量化老年人真正需求,合理配置养老服务资源。

建立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评估机制,积极培育和组建专业评估机构对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评估,提升评估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和公信力。

新增公办幼儿园121所

学位2.4万个

新建、扩建义务教育学校85所

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鞠振伟

十八大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主题,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改善教育民生,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基础教育发展成效显著。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以来全市新增公办幼儿园121所,增加公办学位2.4万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提高到48.2%;大力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到84%。

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2年以来共新建、扩建义务教育学校85所,义务教育在校生人数由2012年的43.7万增加到2020年的51.8万,消除超大班额和大班额,确保随迁人员子女全部到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

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0%,新增省示范性高中6所,我市成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服务蓝皮书: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2019)》,评定我市基础教育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九位。

二是教育服务城市发展作出新贡献。

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建成、启用大连职业教育基地两个校区,将15所中职学校整合为6所,完成9所市直部门所属职业学校转隶,整合组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开放大学)。

围绕大连市产业升级,面向先进制造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支柱产业调整增设专业26个。

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组建装备制造等教产学研紧密合作职教集团8个,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3个,大连市现代服务职业教育集团入选国家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

扩增高校资源,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1%,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4年。

建立市校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机制,全力支持在连高校“双一流”建设,指导高校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大连急需、优势突出的学科集群,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撑。

三是教育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持续加大财政保障力度,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购置校服,新建学校食堂217个,建成教师集体宿舍1021间,配备校车1296台,升级农村学校供暖设施163套、完成“暖校舍”改造28万平方米、彻底解决农村学校火炉取暖问题;改造157所中小学校、幼儿园非卫生厕所,全面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大连市新冠病毒疫苗

累计接种537.73万人

1051.82万剂次

大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黄斌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连市正在按照梯次推进、突出重点、知情同意自愿和免费接种的原则,坚持“三早(认识早、谋划早和行动早)、六序(人员排查有序、专业培训有序、工作推进有序、能力保障有序、组织管理有序和疫苗配送有序)、三严(落实责任严、工作调度严和督导巡查严)和两先(舆论宣传优先和示范引领优先)”做法,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537.73万人、1051.82万剂次,其中514.1万人已完成全程两剂次接种,18岁以上人群第一剂接种率84.22%,常住人口第一剂接种率72.17%。

近年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百姓“少得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着力解决百姓看病“烦”和就医“繁”,各项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医疗管理和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之路走出“大连特色”。

全力推进大连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级示范城市工作,不断完善大连特色五种医联体模式建设,持续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同时推进大连市疾控中心P3实验室建设,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大连市中心医院、大连市妇儿集团整体能力提升,新建大连市血液中心等一批涉及医疗卫生的重大项目,卫生高层次人才引进等都取得重大突破。

二是“四抓”活动高质量开展,全面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大连服务”。

广泛开展“抓质量、抓服务、抓作风、抓感受”四抓活动,改善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群众看病就医体验,全市各医疗机构共推出234项特色举措。

打造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均已开展预约诊疗。

三是医疗卫生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进一步巩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大连成果”。

重点专科“登峰计划”启动实施,推动形成我市医学“高峰、高地、高原”。

大连市每万居民拥有全科医生4人,位居全省前列。

“大病不出县”两年行动全力推进,努力实现“强基层”目标。

综合监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中医药振兴发展迈出新步伐,“一老一小”健康服务扎实有效,爱国卫生运动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大连市卫生健康委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完善推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和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助力大连市成为国内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之一,努力为大连“两先区”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构建完善现代文化旅游发展体系

实施建设品牌旅游工程和项目

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姜微

“十四五”时期,大连文化和旅游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大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大连市文化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等各项规划为引领,加快形成文化和旅游发展新格局,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是瞄准一个发展目标。

着力构建和完善现代文化和旅游发展体系。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以上,旅游业对经济的综合贡献度明显提升,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对全市经济拉动和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建成东北亚领先、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强市、旅游经济强市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二是实施一批品牌工程。

围绕“开放创新之都 浪漫海湾名城”城市定位,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旅游服务品质提升工程、公共文化场馆数字提质工程以及智慧广电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智慧赋能系列行动,打造大连“艺术之城”,助推我市“人文四城”建设。

三是建设一批品牌项目。

建设“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海上游大连”“201路电车沿线升级改造”等重点旅游项目,都市旅游、乡村旅游、邮轮旅游、温泉旅游等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着力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

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和传承力度,实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红色旅游项目建设。

四是打造一批特色园区。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目的地和街区。

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力度,推动营城子汉墓遗址公园建设。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进旅顺口区军民融合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

发展文旅消费新模式,建设金石滩、东港商务区文旅消费集聚区。

大连体育产业总规模

达700亿元左右

大连市体育局副局长苗治文

“十四五”时期,全市体育工作将围绕大连高质量建设“两先区”和建设“开放创新之都、浪漫海湾名城”的愿景目标,固根基、强特色、谋突破,从八个方面着力,为实现大连体育长远愿景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推动全民健身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2%以上,城市社区建成“10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2平方米左右,市民体育素养明显提升。

二是构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大连特色的体育赛事体系,每年举办30项左右体育精品赛事,相关体育场馆集群和周边配套设施不断健全,打造百亿元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链。

三是体教融合发展根基进一步夯实,青少年体育及后备人才培养基础更加稳固。省运会成绩、优势项目数量、输送运动员数量保持全省领先,大连籍运动员在奥运会、全运会等国内外大赛中实现参赛项目和成绩新突破。

四是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成效明显,具有大连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体育产业总规模700亿元左右,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提高到2.5%左右,全市人均体育消费位于全国上游水平。

五是建立国内领先的足球发展模式。推进“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形成管理体制机制顺畅、训练竞赛体系完备、足球发展基础坚实、足球文化氛围浓厚的良好局面。在足球引领下,“三大球”协同发展态势基本形成。

六是推动海洋体育蓬勃发展。以帆船、海钓、游泳为代表的有规模、有影响力的海上运动项目达到10项以上,海洋体育人口达到百万以上。

七是与大连“开放创新之都、浪漫海湾名城”相契合的时尚休闲体育体系基本形成。加快冰雪运动发展,以滑雪、滑冰、冰球为代表的冰雪赛事活动集群形成,冰雪运动参与人次达到100万。

八是体育对外交流的载体明显增多,具有大连特色的体育文化产品明显丰富。大连体育的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不断增强,东北亚体育文化交流中心地位基本确立。

(大连发布)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