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自贸片区创新开辟“海洋污染物运输绿色通道”

大连自贸片区创新开辟“海洋污染物运输绿色通道”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4-23 14:0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记者从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管委会了解到,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高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大连自贸片区联合大连海事局,针对口岸危险货物监管领域,创新推出“海洋污染物运输绿色通道”。这一举措可为外贸出口企业节约至少2至3天的物流运输时间,降低海运费、港杂费、保险费等成本20%至50%。

据介绍,大连自贸片区和海事部门在调研一家葡萄糖酸锌出口企业时了解到,当前国际集装箱运价高涨,海洋污染物(以葡萄糖酸锌为例)以第9类危险货物的方式出口至欧美,每个标准箱仅海运费就要增加约1000美元,大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削弱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针对这家企业提出的问题,海事部门在完全遵守《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的前提下,创新海洋污染物的包装方式,并建立绿色放行通道。这一创新举措为所有第9类海洋污染物进出口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每年仅为这家企业就可节省约25000美元出口成本。进一步推广后,可惠及更多的生产型和进出口企业。

近年来,针对口岸危险货物监管领域,按照既能“放得开”,又能“管得住”的事中事后监管思维,大连自贸片区与海事部门不断加强沟通合作,在全国率先推出口岸危险货物“谎报匿报四步稽查法”和取消危险货物“包装两证”核销等创新举措。其中,“谎报匿报四步稽查法”成功入选辽宁省第四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这些创新举措对保障口岸安全生产、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改善大连自贸片区口岸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日报大连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