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两会精神 推动辽宁振兴取得新突破”专家座谈会观点综述

“贯彻两会精神 推动辽宁振兴取得新突破”专家座谈会观点综述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3-23 13:5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探讨新发展阶段辽宁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凝聚“十四五”时期辽宁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共识,3月18日,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策划举办“贯彻两会精神 推动辽宁振兴取得新突破”专家座谈会。来自辽沈地区政府、智库、高校、媒体的专家学者围绕“十四五”时期辽宁振兴的形势与要求、辽宁振兴的机遇与挑战、辽宁振兴取得新突破的路径与对策等议题深入研讨。

此次座谈会由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主持。根据现场速记,将与会专家学者发言的主要观点整理如下:

一、研判形势,把握辽宁发展面临的难得机遇

第一,辽宁经济发展虽然面临着一些困难,但也取得了可喜成绩。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认为,辽宁经济发展存在一些问题,短期上是经济发展滞后、增速下滑、人员流失,中期上是体制机制、开放问题和产业结构问题,长期上的深层次问题是人口问题。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特约高级研究员徐扬认为,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实施5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是经济增速下滑的态势得到遏制,二是深化改革的观念深入人心,三是前进路径得到明确。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汪伟认为,朝阳市从经济落后地区“逆袭”成为振兴前线,中德产业园成功的案例说明辽宁经济发展也有亮点。

第二,“十四五”时期,辽宁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辽宁省财政学会副会长、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连家明认为,辽宁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科教资源和基础设施优势,但由于流动性和协作能力不足导致这些潜在优势难以充分释放。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特约高级研究员刘伟奇认为,辽宁在“十四五”时期仍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面临着产业发展竞争、传统优势减弱和经贸合作空间受到挤压等挑战。省委财经办(改革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李方喜认为,党中央赋予东北、辽宁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光荣使命,需要依托自身优势落实好国家的思路和方向,把推动振兴发展与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起来,把维护“五大安全”与扩大内需有机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体现辽宁作为。

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踏上辽宁发展新征程

第一,“十四五”时期是辽宁振兴发展的突破期。李方喜认为,“十四五”时期有所突破是东北振兴战略进入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有15年,这15年的后半段是决战决胜期,那么“十四五”时期就应该是突破期。建议从国企改革、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突破。

第二,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是一场持久战。辽宁省政协委员、原辽宁省信息中心研究员姜健力认为,由于“新冠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双重作用,要认识到辽宁振兴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十四五”时期,仍将是辽宁积蓄力量探索方向的时期。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院长王振宇认为,辽宁缺少财税政策和区域政策的有效供给,目前还不具备传统意义上位置提升、总量飞跃的基本条件,仍处于经济发展的中等水平,建议加速辽宁的多生态的修复。

三、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展现辽宁发展新作为

第一,要确保辽宁振兴发展不偏离国家总体战略方向。辽宁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军认为,辽宁的发展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定位、必须立足国家的战略谋划振兴的路径。新时代辽宁振兴定位的核心就是立足“五大安全”战略高度,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要在思想观念、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开放水平、改革和智库建设七个方面实现突破。

第二,强调振兴的本质,淡化GDP概念。姜健力认为,辽宁经济发展具有特殊性,建议淡化GDP增速、经济位次等指标。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认为,东北振兴应该“以人为本”,经济发展要以就业、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为中心。徐扬认为,东北振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应急功近利。要从国家层面转变,给东北新的考核方向,如新发展理念贯彻情况、改革情况、开放型经济情况和结构调整情况等。不应总强调东北的GDP增速,要淡化GDP概念。

第三,改善营商环境,树立辽宁形象。汪伟认为,改善营商环境的本质是改革与企业的互动关系,建议在发展中进行优化。姜健力建议,要营造一个市场化的生态,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站长吴勇认为,一个省的形象是内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外在表现,建议从空间和时间的维度塑造辽宁形象,形成辽宁品牌,传播辽宁正能量,为振兴助力。

第四,从需求的角度调整产业结构。梁启东认为,重工业解决政府富的问题,轻工业解决老百姓富的问题,产业结构调整要从需求端考虑,建议把抓轻工业当作重要手段、把抓新产业当作大方向。李凯认为,辽宁缺少大规模消费品产业,应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和激励,依托重工业重返轻工制造业、重返消费品制造业。

第五,抓住难得机遇建设辽宁食品产业大省。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孟继民认为,发展食品产业是立足东北粮食优势、实现多点支撑、保障粮食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建议发展食品深加工产业,培育万亿级支柱产业。李凯认为,发展食品产业,一方面发挥了东北地区工农业基地的优势,另一方面也符合发展大产业、消费品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四、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辽宁振兴取得新突破

第一,准确把握“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内涵。朱军认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客场全球化转向主场全球化的开始。按照“双循环”的发展思路,首先应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其次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最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第二,辽宁要重点向南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特约高级研究员李洪彪认为,“十四五”期间,辽宁应重点转身向海,加快向南开放,把沿海经济带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优先区域实施突破。一是将大连打造成“东北的上海”,二是推动沿海六市融入“环渤海湾区”,三是及时抢占中日韩自贸区市场先机。

第三,以突破性的改革举措推动辽宁高质量发展。李方喜认为,资源向效率较高区域的流动是市场经济规律,在新的发展格局下,需要用突破性的举措,以制度创新的办法、改革的办法来解决辽宁遇到的问题,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连家明建议,从流动性和协作性的角度对辽宁地区的金融和财政领域进行改革。

据悉,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是在国家发改委的直接指导下,由东北大学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共同发起设立,由东北地区政府和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建设,以东北振兴理论和政策研究为特色,为中央政府和东北地区各地方政府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于党和国家全面振兴东北政策决策的新型智库。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