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崛起让辽宁“银发族”生活更有质感

66岁的沈阳市民刘玉杰对拼单购物、扫码骑车等样样精通。以前去菜市场砍价现在网上买菜“云”种树  今年66岁的沈阳市和平区居民刘玉杰是身边朋友公认的互联网达人,拼单购物、扫码骑车、修图做相册、互动玩牌,样样精通。

流量崛起让辽宁“银发族”生活更有质感

来源: 辽宁日报
2020-10-25 10: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本报讯 记者刘大毅报道 上拼多多、短视频分享、手机聊天……无一不在证明着老年人与移动互联网的接壤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样艰难。在重阳节到来之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刚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60岁及以上网民的占比达到10.3%,而在几个月前,该数据仅为6.7%,这说明“银发群体”正缓慢从线下来到线上,老年流量大军已悄然来袭……

以前去菜市场砍价现在网上买菜“云”种树

今年66岁的沈阳市和平区居民刘玉杰是身边朋友公认的互联网达人,拼单购物、扫码骑车、修图做相册、互动玩牌,样样精通。

“一开始接触拼多多,是帮亲戚浇花换水果,觉得挺有意思,真给发水果,后来我自己也开始种果树,收获好几次了。如果在平台上买东西的话,还能领水滴和化肥,这样的话,果树成熟得就更快。” 刘玉杰介绍,家里的很多东西,比如给孙女学习用的笔和本、花花草草的种子,米面粮油、南方的新鲜水果都是在拼多多上买的。

“最近一打开页面,发现还能买菜了,这个送得更快,今天下单,明天就可以取货,里面的菜更新鲜,价格也更便宜,而且取货点就在孙女学校旁边,接孙女放学的时候顺道就取回来了。” 刘玉杰说,以前大冬天要早起去菜市场买菜、砍价,为的是能买到新鲜便宜的菜,现在她用手机就能解决。

云南边境之旅让68岁夫妇爱上“无现金旅行”

随着各类出行App的普及,自由行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68岁的盛玉环表示,她首次尝鲜是在云南,当天她游玩结束已经到了晚上,路上一辆车也没有,她打开了叫车软件,没想到一分钟就有人接单。

如今,盛阿姨和老伴已经习惯了“无现金旅行”,飞机票、酒店全在网上订好,提前用电子地图标记好景点位置……

原创诗歌做成短视频 收获2万多个赞

沈阳市苏家屯区居民何春芳,今年71岁,疫情期间他迷上了抖音,每天他把自己写的诗歌制作成短视频,配上音乐,现在已经累计获得2.2万个赞。

何春芳告诉记者,以前他只是把原创作品发在微信朋友圈,跟熟人分享。今年疫情期间,他发现抖音的流量很大,于是开始自学制作短视频,没想到在网上获得很多年轻人的关注。他现在每天能做两条短视频,能获得几十条评论和点赞。

面对“数字化生活”,老年人正逐渐感到业余生活更有质感,不再单纯地围绕柴米油盐和家长里短,他们对于手机的痴迷程度已快要赶上那只泡着枸杞的保温杯。

业内声音

优化产品设计让老年人分享互联网红利

过去十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科技深度改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老年人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都不及年轻人,更容易遭遇数字鸿沟的窘境。拼多多新消费研究院研究员范日召表示,拼多多在设计购物场景、游戏场景和互动玩法的时候,尤其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很多老年人爱上了像“多多果园”这样操作简单的小游戏,从中得到实惠,增进社交。“作为一家年轻而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拼多多今后将继续优化产品设计,要让中国的中老年人分享到互联网发展的红利。” 范日召说。

专家声音

数字化社会离不开数字化关怀

如何让老年人更加顺畅地拥抱智能生活?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天维认为,这需要全社会以更多的耐心去帮助他们。就像最初由父母对子女进行知识传递一样,年轻人应该对老年人进行“文化反哺”,这也是子女的一种亲情义务。同时,一个城市也应该把老年人的数字升级纳入到其数字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老年人,更加细致地、创新地去做这项工作,使老年人对高科技从被动学到主动学,从间断学到持续学。

(刘大毅)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