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课程+思政”培养高素质公共管理人才

大工“课程+思政”培养高素质公共管理人才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10-09 19:54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10-09 19: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作为公共政策设计者,如何提出海洋塑料垃圾的有效治理方案?”在大连理工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虚拟公共决策”的课堂上,同学们运用系统动力学等方法将其进行解构分析。从刚开始的一头雾水,到团队信息检索,到复杂的海洋塑料垃圾影响因素路径图的呈现,再到数千字的论证报告,履行社会责任的使命担当在青年学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大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课程思政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打通从思政课到专业课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

“每一名青年学子,都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开拓者,作为教师,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更好成长成才。” 公共管理系主任刘毅这样解释课程设计的初衷。

生动的课堂。(陈家晶 供图)

据介绍,该专业在“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课程设置里,以社会调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社会赋权”“公众环保意识”等60多项具体社会问题开展实地调研与分析。这种“价值观引领、项目驱动、学研融合”的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科研素养、探究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同时,更意在培养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和公德意识,让他们逐渐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认同,实现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的有机融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那么,新时代老百姓心中的‘城’是什么样的?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未来的城市发展又将有怎样的规划?”带着这样的思考,大连理工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城市管理学”课程里,授课团队与学生正在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城市发展的重要观点与要求,并结合“城市管理学”课程中新型城镇化、区域合作、城市治理等知识点,分组调研各地具体的贯彻落实情况,并通过研讨来交流各典型城市案例的治理经验。试图打造出“中国城市发展战略+典型案例挖掘+案例研讨”课程思政模式,让学生在调研中思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等重要观点的真谛和内涵。(中国日报大连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