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编著的抗疫纪实《双城记》举行评介会,多位专家学者点评 媒体扛起责任 留下珍贵文本

本报编著的抗疫纪实《双城记》举行评介会,多位专家学者点评 媒体扛起责任 留下珍贵文本

来源: 半岛晨报
2020-09-05 09: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昨天下午,以“砥砺逆行 人民至上”为主题的抗疫纪实《双城记》评介会在大连市沙河口区文学艺术基地举行,《双城记》主创团队代表受邀出席,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乔世华教授、东北财经大学王立宏教授、大连民族大学纪录片创作室李大为总监等专家学者对作品给予点评。
纪实文学《双城记——大连驰援武汉抗疫纪实》一书由半岛晨报编著、大连出版社出版发行。此次评介会得到了沙河口区文化体育卫生事业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由沙河口区文化馆、沙河口区作家协会承办,沙河口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和平策划主持。
出席评介会的专家学者有: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乔世华教授、东北财经大学王立宏教授、大连民族大学纪录片创作室李大为总监、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财经频道常华副总监、大石桥市作协主席赵素馥、沙河口区文化馆馆长李飞等,沙河口区作家协会部分会员也一同出席,《双城记》主创团队代表参加了评介会。
评介会上,《双城记》主创团队代表介绍了作品创作背景以及创作过程中的幕后故事,各专家学者围绕作品立意、内容、影响等方面开展真诚、热烈而又严谨、中肯的点评。与会人士纷纷表示,期待新闻界、文学界能够出版更多像《双城记》这样反映抗战疫情主题的好作品,为时代留声,为历史留痕。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乔世华
《双城记》出版恰逢其时作品呈现出3大特点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报告文学《双城记》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这是一部记述大连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抗疫一线的好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全景展示,淋漓尽致。该书从今年1月下旬大连集结抗疫战士奔赴武汉写起,一直写到4月完成任务返回隔离。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大连和武汉两座城市因为抗疫而结下的深厚友谊值得铭记,在抗疫斗争中亮眼的大连元素值得彰显。从市委市政府到企事业单位,从抗疫英雄到志愿者,从确诊患者到寻常百姓,全书都做了方方面面的全景描绘,让这段值得大书特书的历史时刻得到了有效的、及时的、忠实的记录。
第二,讲述真情,精雕细刻。在抗疫斗争中涌现了诸多感人肺腑的人和事,因为逆行而不能在双亲膝下尽孝的儿女,因为驰援而缔结了纽带的两城人…… 《双城记》善于将生活中所发生的这一幕幕感人瞬间捕捉下来,以朴实无华而饱蕴真情的文字记述下来,构成这部报告文学最感人的力量。
第三,弘扬精神,垂范千古。大连医护人员以及武汉人民在抗疫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众志成城、见义勇为、恪尽职守、牺牲奉献等精神,都在《双城记》中得到了很好的书写和诠释。毫无疑问的,这部应时而生的报告文学弘扬了时代精神、传播了社会正能量,丰富和深化了人们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东北财经大学教授王立宏
《双城记》足可载入最美逆行者的史册
在历史的长河里,2020年注定是个非同寻常且波澜壮阔的年份,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其迅猛之势搅动着这个不安分的世界,“抗疫”便成了滚滚长河的一股逆流。这是一个平凡堆砌成伟大的时代,一群群逆流而上的抗疫英雄们,在这历史的大潮中,激起了朵朵美丽的浪花,而见证和记录这一切的作品便具有了史册般的意义!大连驰援武汉抗疫纪实文学《双城记》,是这一时期众多作品中闪闪发光的一部作品。
该书的主创团队都是新闻工作者,他们极具担当意识,一群媒体人的情怀和意识维度,必然影响着其创作伦理和创作风格。《双城记》一书以非虚构性的创作理念为指引,以激昂的热情,高拔的意识,鲜明的立场性进行创作,直面特殊的历史时期,介入到严峻的抗疫现实,呈现出作者试图构建真实的写作风格,使叙事和场景的记录成了毫无质疑的事实。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明确的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地多视角的,全方位的抗疫报道,全景式地构建了大连与武汉之间的抗疫事件所蕴含的文化特质和民族精神。
在这特殊的历史时期,《双城记》这部作品就是一部民族魂的缩影,它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姿态,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于当代复活与再现。比如,《闪耀在病房里的光芒》《看哭大连人的日记》《付钱咋就这么难》等作品,作者通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和书信,悄然地踅进人性的深处,通过对理想和信念的描写,试图打开抗疫英雄的心扉,揭示她们内心深处的心灵性状,展示了人性的真善美与大爱,这种直入现实内部,努力开掘出人性的光芒的创作,不仅彰显了作者的写作伦理和精神姿态,也为大众文学创作和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心路历程提供了鲜活的审美范例。
从某种意义上说,真实感是艺术的根基,追求艺术上的非虚构写作,一直受到作家们的大力追捧。《双城记》的作者,沉入到抗疫生活的深处,在追求维真的写作伦理下,找出蕴含在人性深处的真实信念,记录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审美体验。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大连和武汉的抗疫英雄们,用他们的热情演绎了波澜壮阔和气壮山河的真实的历史剧,不仅诠释了我们民族所具有的坚韧生命力,也撩拨着读者的心弦,比如,《一封封家书传勇气》中的“给女儿的信:妈妈想做你的榜样”、《千里传书话梦想》中的“安于平凡,勇于伟大”、《一封没有寄出的家书》等等,这些平凡而真实的写作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深奥的哲理,却蕴含着一种至高的唯美情怀,一种能淘洗人的灵魂的审美情怀,基于此,《双城记》这部作品不仅是载入最美逆行者的史册,也是一部当今“武大”两地精神书写及其审美感知的一幅美丽的画卷!
大连民族大学纪录片创作室总监李大为
媒体人扛起责任留下这样珍贵的文本
半岛晨报编著的《双城记》,是一本拨动我心弦的好书。武汉灾难来袭,新型冠状病毒在这座英雄的城市肆虐开来。14亿中国人民,一起把目光投向了这座1000多万人口的大城。武汉封城了,如同壮士断腕。但是,来自祖国各地的驰援,从来就没有停止。大连就有546名医务工作者,做最美逆行者,义无反顾地奔赴武汉奉献自己的爱心。
第四章《两地书》就是他们中写给父母的家书、写给爱人的情书。这些闪烁的文字,如同黎明的露珠,晶莹而纯真,一点一点地把清晨打开。这是我们看不见的世界,这是一个我们十分想打量的世界,这是一个与死神在搏斗的世界……一封封家书或情书,也许没有无比精彩的叙述,也许没有辉煌壮丽的文字,但洋溢在字里行间的那份大爱,抒写在文本里的那份家国情怀,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半岛晨报记者也在做着一件感动滨城的事,他们用自己沉甸甸的责任,为我们留下了这样珍贵的文本。必须为最美逆行者喝彩,也要为这些一线的新闻记者喝彩!他们都是这座城市的丰碑,他们的事迹会被整个城市所铭记!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财经频道副总监、高级记者常华
这部书记录下一段充满温度的历史
由媒体同仁创作的这本抗疫报告文学,用了《双城记》这样一个书名,我觉得非常贴切,事实上,在武汉疫情肆虐期间,大连先后派出的500多名白衣勇士,正是在武汉雷神山与大连星海湾之间,构筑起了一座生命之桥,他们的无私奉献,他们的恪尽职守,不仅让“大连人”成为武汉千万百姓口中一个充满了温暖的名词,更高高旌扬起了生命的涵义。
作为新闻媒体人,在这场战疫中的使命与担当,就是记录历史,书写光荣,而作为同城媒体,《半岛晨报》在大连疫情刚刚消散的当下,能够以这样一部厚重的纪实之作,呈现在读者面前,我觉得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对我们的城市在疫情面前的精神风貌的忠实记录,是对我们的大连白衣勇士执著逆行的热情讴歌!在大连的城市历史中,这部书,记录的是一段充满温度的历史,铭刻的是一段难忘的岁月!
大石桥市作协主席赵素馥
这本书传递着决战决胜疫情的强大力量
《双城记》一书是对大连武汉两座城市携手抗击疫情这段历史的记载。在读的过程中,眼泪无数次模糊了我的双眼,字里行间我看出了记者对工作的无限忠诚与热爱,看到了白衣战士们舍小家为大家的那种爱国情怀的责任与担当。
546名白衣战士三次出征驰援武汉的故事,在记者的笔下栩栩如生,感人肺腑。在白衣战士去武汉驰援的临行前,他们与家人告别的画面,虽然文字没有煽情的表达,但触及灵魂的亲情跃然纸上,还有那些丈夫写给妻子的情书,女儿写给父母亲的家书,让我们感受到了前线与后方的家国故事,传递着一种决战决胜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
沙河口区文化馆馆长李飞
《双城记》评介会是一次业务提升的供给
2020年初,新冠疫情发生后,大连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等各行业人士,积极参加到驰援武汉守护大连抗疫工作中去。沙河口区文化馆也积极响应号召,全体馆员作为志愿者投入到大连本地的 “防自我·保家园”的疫情防控中去。
在文化馆恢复开放之际,沙河口区文化体育卫生事业服务中心举办半岛晨报纪实文学《双城记》评介会,既是文化系统复工复产前的动员,又是一次业务提升的供给,动员文艺工作者学习广大新闻工作者忠实担当的时代精神,弘扬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尚品格,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敬业奉献去点亮自己、照亮他人,以为民造福的担当,助力沙区经济再上新台阶。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来庆新半岛晨报、39度视频摄影记者张腾飞

■相关链接
《双城记》创作背景及内容梗概
今年2月下旬,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支援武汉抗击疫情的紧要关头,半岛晨报社、大连出版社携手启动了《双城记—大连驰援武汉抗疫纪实》的采编工作。
100多个日日夜夜,泪流的采访写作,集结近20万字的暖心记录,《双城记》真实记录了中国这段不寻常的战“疫”历史,生动再现了大连、武汉双城守望相助、携手战“疫”的时光。书中还嵌入了50多个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观看当时的短视频,通过流动的影像,全景式重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战“疫”片段。为提升本书的历史意义和档案价值,书中还特别收录了811位“驰援武汉守护大连”白衣英雄的简介、肖像等个人档案信息,是2020年大连抗击疫情的一份珍贵记录。
“举办国内首部以双城守望视角记录战‘疫’故事的纪实文学作品《双城记》评介会,是希望通过文学评介的形式,点燃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书写逆行者人民至上的时代答卷,激励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沙河口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和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