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情怀显忠诚,挺身一线勇担当——辽宁省机场管理集团全面强化北京国际航班分流保障流程

长子情怀显忠诚,挺身一线勇担当——辽宁省机场管理集团全面强化北京国际航班分流保障流程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3-30 12: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根据日前民航局、外交部、国家卫健委、海关总署、移民局联合发布的《关于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客运航班有关事宜的公告》,辽宁省机场管理集团承担着部分入境北京国际航班分流任务。这是缓解首都严控境外疫情向首都北京持续输入,提升国际航班进京旅客的安全健康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更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联防联控工作要求,辽宁省机场管理集团遵照党中央、省市政府、民航局和地区管理局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全力配合卫健委、公安局、机场海关、边检等有关部门,做实、做细、做优首都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境外输入防控工作,精研机场疫情防控重难点,深耕可持续化应急保障流程,优化针对性保障方案措施,高效协调联动,快速部署、及时反馈,全面保障旅客安全、优质出行体验,坚决打赢首都疫情防控“保卫战”。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疫情形势,辽宁省机场管理集团高度重视此次分流保障任务,第一时间协调相关部门召开专项工作会议,成立了沈阳机场北京国际航班分流工作领导小组,详细制定了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北京国际航班分流保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调整资源配备,提高政治站位,树牢“一盘棋”思想,坚守安全底线,加强协调联动,强化内部防护,切实提升机场疫情防控整体保障能力。

作为北京国际航班指定第一入境点,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时刻坚持四个“第一”准则,全面强化防疫、联控、效率、服务等各领域流程及措施。

以疫情防控为第一宗旨

为将疫情扩散传播可能降至最低,沈阳机场及时调整候机楼出入口秩序,保证入楼人员体温检测全覆盖。指定八号门为公安转运旅客专用通道,指定十号门为北京国际航班保障人员和旅客专用通道,确保国际航班不与国内航班混流,增加楼宇消杀频次,做好疫情防控有关记录,保证记录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持续加强候机楼消杀、国际区域和中转区通风工作,在航班落地前30分钟和进港航班旅客保障结束后30分钟,对相关区域进行一次全面的通风和消杀,时刻保持空调系统的最大新风量。并保证国际特殊航班在原有廊桥人员基础上,再增加6名专职人员保障首都分流航班,在飞机落地前15分钟,做好登机桥的检查和工作台消杀作业。

通过企业OA、微信群等媒体及时传达上级下达的防控指令,落实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及专业防护培训,提高分流航班保障人员防护物品配发等级,确保参与保障人员穿戴防护服、护目镜、N95及以上级别口罩、手套、防护帽等有效防护装备,切实保证航班保障人员安全健康。同时,指派专人对各单位员工每日体温、健康情况进行检测,对办公区、员工宿舍等人员长时间逗留的房间每日消杀2次以上,并做好相关记录。

以入京“零输入”为第一目标

为进一步确保入京旅客零病例,沈阳机场将129、130机位作为北京国际航班专用停机位,缩短中转路径,提升入境旅客中转检查效率,将15、16号安检通道作为北京国际航班旅客专用安检通道,专勤专班执行北京航班分流旅客安全检查任务。同时在15、16号安检通道口与29号隔离区之间,设置隔离通道及屏风,在一楼国际中转大厅与国内行李提取大厅之间增设隔离专岗,确保国际航班人员不与国内航班人员混流。设置29-30号旅客候机封闭区为北京国际航班旅客中转区,设置26、27、28号登机口为备用中转封闭区,并在29-30中转区门口增设红外线测温设备,对旅客进行入关后的二次体温检测。

以安全高效便捷为第一责任

在保证防疫措施落实到位的同时,沈阳机场专项提升北京国际航班旅客行李中转效率,将国际航班行李集装箱加急运送至国际行李分拣大厅,统一对行李进行消杀后,搬运至国际旅客行李转盘,由地服人员引导旅客快速提取行李。并在中转大厅增设6个中转柜台、1个售票柜台,满足北京国际航班旅客办理购票及乘机手续的相关需求。

以优质服务旅客为第一理念

沈阳机场时刻秉承“真情服务”理念,在北京国际航班旅客中转区内增加多台自助售货机、饮水机以及餐饮展台,为旅客提供便利的用餐环境和特色的点餐送餐服务。为进一步满足特殊旅客休息需求,沈阳机场24小时开放中转区内多个育婴室、医疗室,并在夹层内增加大量旅客排队等待座椅和健康声明卡填报桌等设施,进一步帮助旅客提高入关效率。

辽宁省机场管理集团党委将把完成好此次入京分流国际航班保障任务作为检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试金石,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实的工作举措确保中央、省委各项具体工作部署落实到位。充分发扬“长子情怀、忠诚担当”的新时代辽宁精神,全面加强疫情监测和排查力度,严控疫情扩散,全力做好入境航班分流保障工作,共同筑起首都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坚决打赢严防疫情输入的关键战役。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