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通过“多国语言”传递

马桥子街道的社区工作人员和一批外语志愿者,却逐渐让托尼和其他留在金普新区的外籍人士吃下了“定心丸”。外语志愿者的成功经验在马桥子街道迅速推广,也由最初的“夫妻档”成为“大部队”,马桥子街道外语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雷锋精神通过“多国语言”传递

来源: 大连日报
2020-03-19 17:2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郑鸿

“是怡海社区的孙媛吗?半小时后到!”金普新区马桥子街道怡海社区党支部书记孙嫒接到防疫部门的电话,辖区内一位返连的日籍居民已从大连国际机场出发,30分钟后将到小区,请社区做好接车准备。孙嫒接到电话,第一时间联系社区精通日语的志愿者小月,当该日籍居民来到小区,志愿者与社区工作人员已身着防护服、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在等候了。在外防输入的疫情防控关键时期,金普新区马桥子街道怡海社区和一群默默奉献的外语志愿者,用自己的行动真正实现了“无缝衔接”,让雷锋精神通过“多种语言”不断传递。

“疫情防控初期,由于语言不通、交流不畅,许多信息无法及时获得,我只能依靠手机翻译软件获取有限信息,这是我们这些留在中国的外国人最担心的。”在金普新区生活了两年多的美国人托尼告诉记者。

然而,马桥子街道的社区工作人员和一批外语志愿者,却逐渐让托尼和其他留在金普新区的外籍人士吃下了“定心丸”。社区工作人员和外语志愿者常常为他们送来的不仅仅有口罩、一次性防护手套和消毒液,还有蔬菜、牛奶等生活用品,更有用各种语言写成的疫情防控信息和防疫知识。外籍人士提出的诸多疑问和生活需求,都能通过外语志愿者进行良好沟通,并得到满意的答复,外籍人士心里也完全踏实下来。正因如此,托尼郑重地告诉孙嫒和记者:“留在大连,是我们一家面对疫情作出的最正确的选择,感谢大连、感谢这些精通外语的志愿者。”

在外国友人较多,文化多元的华润社区,党支部书记魏然常常感到语言沟通给外籍回连人员居家隔离和日常工作带来的挑战。最开始,魏然只能求助于外语水平不错的丈夫马凯,于是,华润社区就这样出现了一个“夫妻临时工作组”:丈夫马凯用英文告知外国友人居家隔离的相关事项,再将外国友人的需求和疑问转达给社区工作人员,妻子魏然负责发放日、韩、英三种版本的“外国人居家隔离告知书”,耐心细致的沟通、周到入微的解答,赢得了外国友人发自内心的感谢和点赞。

外语志愿者的成功经验在马桥子街道迅速推广,也由最初的“夫妻档”成为“大部队”,马桥子街道外语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在怡海社区,通过在小区抗疫微信群招募外语志愿者,很快就吸引了46名外语志愿者入群报名,大家纷纷报上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和精通的语种。招募当天,即有12名外语志愿者经过培训迅速参与到入境返家居民的摸排工作中。

随着外语志愿者队伍的扩大,严格、专业、专项培训也列入了街道的重要议事日程。近日在松海社区,一场特殊的线上外语志愿者培训会正在进行。围绕如何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外籍人员的排查工作,志愿者熟悉了疫情排查信息的流程、入境返连人员的隔离要求,以及如何准确登记人员信息的相关注意事项。目前,该社区已完成了21名入境人员排查。下一步,马桥子街道将本着“一个不漏、一个不错”的原则,通过居民信息排查、物业监测岗信息提供及公安部门下发名单等多种方式,精准掌握入境返连人员的信息,更大发挥外语志愿者的作用,在外防输入的防控工作中做到全覆盖、零死角。

(郑鸿)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