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神奇!小伙误入武汉后,成了医院著名的“大连”!

我从大连坐飞机到了上海,买的上海到长沙的高铁票,座位在3号车厢,早上8点发的车。整个车厢一共没几个人,我前面是个武汉大叔,右边是一家三口,父母带着孩子,也是武汉的,我后面是一个武汉学生。

经历神奇!小伙误入武汉后,成了医院著名的“大连”!

来源: 大观新闻
2020-03-07 21: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大连有位小伙

有份不错的工作

是公司白领

经常出差

这次本想去长沙

不料阴差阳错滞留在武汉

现在

他是一名志愿者

已经工作20多天了

  虽然一开始并没想到“奉献”“无私”之类的,但既然干了就要干好。小伙一天工作12个小时,用他的话说是把20年的家务活都干了。热心,勤奋,乐观,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武汉市第一医院,不管是医护小姐姐,还是病患大妈大叔,都知道和喜欢这个叫“大连”的志愿者。   他觉得没必要让家里人担心,于是一直没和家人说自己在武汉的情况。那么,本文中的大连小伙,我们就叫他“小强”吧。   以下是小强的“自述”—— 阴差阳错在武汉下车

  2月13号那天,本来我要去长沙出差,不想路过武汉时,竟然留在那儿了。

  我从大连坐飞机到了上海,买的上海到长沙的高铁票,座位在3号车厢,早上8点发的车。中午12点的时候,我饿了,就去9号餐车买了份盒饭,在8号车厢坐下来吃。   吃完后我继续坐了会儿,突然听到列车到达武汉站的报站声。   这时乘务员走过来,说8车厢的乘客都在这一站下车。我当时就懵了,说我还没到站。乘务员说不行,得下。   整个车厢一共没几个人,我前面是个武汉大叔,右边是一家三口,父母带着孩子,也是武汉的,我后面是一个武汉学生。   我之前不知道他们是武汉人,就是很随便就坐下吃饭了,结果他们都是要返回武汉的。本来再有几站我就到长沙了,可乘务员要求全车厢都下,好说歹说也不行。  当时乘务员跟我说话的时候都距离很远,站在车厢连接处,我想站近一点交流,他们都往后退。没办法,我只能下了车。现在回想起来,情况特殊,是可以理解的。第一宿住在医院保安室

  特殊时期的武汉,过去轻而易举的事,现在都变得艰难了。

  我从车站走下站台,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   我看见了高铁上坐在我前面的那位大叔。他说他是武汉人,是一名医生,这次回来是准备回医院返岗工作的。我请他帮忙带我一程,他热心地把我送到他单位附近。可我下车后,依然不知道该往哪里走,晚上该住哪儿……   找到了一个小卖部,买泡面,四十!我说怎么那么贵啊,老板说要不你就别买了,我总共就这么点,自己还想留着吃呢。   吃完泡面,我给自己打气:我有手有脚有脑袋,不可能让自己流落街头!但接着就感受到了疫情给城市带来的严峻形势……   调整一下状态后,我开始在网上搜旅店、酒店……基本上都不营业。我又在同城网上找工作。能管住管吃就行!可是,户户紧闭,哪有工作可找。   我打车,没有。   我就打110,说了我的情况,110说非常非常想帮助我,可是没有车。   我接着打了120,他们也说非常非常想帮助我,但是也没有车。   我有点慌了。警察都管不了,谁能不慌啊。然后我想,武汉肯定需要用志愿者,自己本来也算是个热心人,要不就去做义工或者志愿者,至少还能在武汉有个落脚的地方,这个工作本身也有意义。   我就拼命给医院打电话。打了两个电话,他们都表示非常想让我来,但是也没有车来接我。我一直找,后来找到武汉市第一医院,打电话,说有车。   我等了四十分钟车过来了,都晚上九点了,到医院都十一点了,我累得不行了。还冷,下午下雨了。   医院当时也艰难,给了个折叠床,一个被子,我第一天就在医院地下室的保安亭睡下。

▲夜晚下班,小强唱着歌回宾馆

  武汉的第一夜,我第一次近距离地看见工作人员推着死去的人到殡仪车上,家属在一旁痛哭。那个画面,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好想大连想家人啊,我怕家人担心,瞒着他们说自己已经达到了长沙…… 我是憋尿小王子  第二天起,我开始了在医院的工作。早晨7点上班,7点到11:30,然后1:30到5点,然后6点到10点。中间可以休息一下,吃饭。

  我主要的工作是每天早晨去把前一天晚上病人吃完的饭盒收一下,然后给他们发早饭。发完早饭再等着收早饭,然后发午饭,下午的时候收午饭,晚上的时候发晚饭。晚上是6点半到,7点钟进员工通道,有从楼上下来的医生,他们脱掉那个隔离衣防护服,我负责把隔离衣防护服收到垃圾袋里,然后帮他们给身上消毒。   我在医院每天工作12个小时,除了中间休息一下,其他时间不能喝水上厕所。没错,我就是憋尿小王子。穿尿不湿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那关系到男人的尊严。

▲防护服穿起来有多难

  垃圾我们会集中包装起来,然后放到一个专门运垃圾的货梯那边,集中处理和销毁。   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是分开放分开销毁的。医疗垃圾包括医疗用的针管,病人的口罩,用过的床单被罩等。床单被罩都是护士他们收拾好了,我统一放到桶那边。我们这个楼层有四个垃圾桶,医疗和生活分开。医疗垃圾包装袋上要贴新冠病毒贴。我负责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面,有专门的人来收走,每天会收满四个垃圾桶。还有就是拖地,喷消毒药水等。感觉这个月把我20多年的家务都做了。   情况好转后,医院给安排了旅馆,每天有盒饭提供。我一直不敢跟家里人说我在武汉,告诉他们我滞留在长沙。 死亡离我很近,离感动也很近  志愿工作跟我以前想象的不太一样。我以为志愿者应该离病人很远,没想到等于是零距离接触。刚开始确实挺害怕的,现在也习惯了。   没进医院工作前,我以为这里的医生都会离病人很远。当我进去了以后才发现,他们根本不是我想象的那样,而是离病人很近。给病人看病的时候,做化验的时候,就像对待普通病人一样,给病人一种踏实感。看到医生这样,我就感觉,有这么多好医生,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

  我在九楼工作,九楼75号那个老大爷,我当天早上去的时候他一直流鼻血,用手纸擦,他扔的不准,经常扔到垃圾桶外面。护士看到就让我过去帮忙收拾一下,我就拿着扫帚,刚收拾一半的时候,那大爷就突然吐了一口血,吐的我裤腿上全都是。我就挺害怕的,怕渗进我的裤子里边……然后那个护士就告诉我,基本上穿着防护服隔离衣,没有渗进去的可能,但是她还是建议我赶紧出去。   这层楼都是新冠肺炎的重症。病人一说话,我就紧张到死,咳嗽一声,我的心都能跳出来。那些说不害怕的可能是吹牛。   刚开始那几天,我总想,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没有人认识我,我所有家人都不知道我在这里。如果我也被感染了,会不会真的永远回不了家?   有一天晚上,我感觉自己呼吸和胸口都挺沉重的,怀疑自己是不是也染病了,就给大连交通广播发了一条微信,留下了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怕自己万一遭遇不测,请交通广播帮忙联系我的家人,告诉我3岁的儿子:   爸爸是一个爱他的、勇敢的、大连人! 要感谢的人很多  我不希望过多报道我的事,因为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多伟大和了不起。在那种情况下,到医院做志愿者,我觉得是我能做出的最好选择了,尽管现在内心深处偶尔隐约着大连人的自豪感。

  如果一定要报道,我希望多报报帮助我的人。特别是大连交通广播和它的听众,家乡的声音。我在武汉确实有觉得无助的时候,就给交广的微信公众号发了一条长信息,讲了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当时的心情。从那以后,交通广播的姜馨然记者每天都给我发微信,鼓励我,把听众的关爱传达给我。还帮我找了大连的心理咨询师,这位咨询师联系了大连在雷神山支援的刘医生,刘医生为我做了心理铺导,让我有勇气坚持下来。一直到现在,刘医生经常联系我,希望能够给我送一些物资,他的鼓励非常珍贵。   我出差时只带了几件衣物,完全没有准备。有一位交广的听众,在为武汉做技术支持,得知我的情况后,帮助我解决了衣物不足的问题。因为我的主要工作是给医生护士消毒、给病人送餐食、收拾垃圾等,需要进入病区。我个子高,有1米83,但领到的防护服号码偏小,这位交广的听众就和当地志愿者对接,给我送特别紧缺的防护服。   在武汉第一医院支援的是黑龙江和江苏医疗队,朝夕相处下来,我跟他们产生了深厚的友情。医护朋友们还时不时给我送好吃的。

▲哈尔滨的东北老乡送来的吃的

  武汉目前还是封城状态,我暂时还回不了大连。我的计划是一边继续做志愿者,一边跟大连医疗队保持联系,希望他们在完成援助任务的时候,能够带我一起回大连。   这几天有不少媒体找我采访,说心里话这并不是我想要的。还是希望多关心病人、医护人员,我并不高尚,只是做了在那种情况下能够做的事情。 如果你是滞留湖北的大连人,请与我们联系  小强总是把“大连志愿者”5个字,写在防护服醒目的位置上,除了发自内心的甚至不经意的自豪感,他还希望有老乡看到这几个字主动跟他联系,希望在异乡听到亲切的海蛎子味口音,得到家乡的消息。   他的故事,经过大连交通广播连续报道后,引发不少大连人的关注。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谭作钧得知此事后高度重视,责成有关部门尽快了解是否还有滞留湖北的大连人,要求尽我们所能为他们提供帮助。   家乡永远是温暖的,深情的。大连新闻传媒集团旗下各媒体面向全社会征集线索,如果你是滞留在湖北的大连人,或者你了解他们的情况,可通过如下方式联系我们:   1、本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  2、拨打大连新闻传媒集团新闻热线0411-84323110。  留下您的姓名、联系方式、基本情况,我们将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尽可能帮助你们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   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是一家人。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一帆

图片、视频:小强提供

编辑:苏昕

美编:秋菊

校对:张军

责编:孟楠

(一帆)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