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市民云“大连健康码”正式上线

依托市民云“大连健康码”正式上线

来源: 大连日报
2020-03-02 14:2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大连健康码”分绿、黄、红三种颜色,适用于大连市民及外地来连人员,下载市民云APP并注册点击“大连健康码”如实填报,系统将自动生成;填报虚假信息或冒用他人信息申报的,将记入个人信用记录

●各相关企事业单位可申请开通企事业单位专属码

●在初始阶段,采取的是自愿申请、方便使用的方式;下一阶段不排除在一些领域和场合逐步探讨强制推行

昨日,大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委主任赵永勃就“大连健康码”上线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市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沪连对口合作优势,在学习借鉴浙江、上海等地推出疫情防控码经验做法的基础上,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市大数据中心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于2月11日开通市民云抗疫防控专版APP大连频道,相继推出口罩预约、返程人员信息填报、患者同行查询、新冠速测、发热门诊等抗疫防控管理和便民服务功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个人健康状况主动申报自查和被动查验是目前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手段。但在排查中,存在多次采集,多头采集、数据格式不统一等问题,不仅给基层工作人员增加负担,也给市民安全出行带来不便。为此,我市在市民云抗疫防控专版APP中适时开通“健康码”功能。

“大连健康码”通过个人填报真实信息,经系统后台与国家、省、市有关疫情权威数据核对,自动生成二维码,二维码分别具有绿、黄、红三种颜色,便于实施分级管理。持有绿色码人员可在做好自我防控、接受体温检查的前提下,在除各级指挥部限令封闭区域外的我市其他区域自由活动。持有黄色码人员严格执行居家隔离等管控措施,接受管理人员监督。持有红色码人员由各级管理部门进行重点严格跟踪管理,并采取一切必要的隔离、治疗、检测措施。三色码实施动态管理,红码隔离检测结束、黄码隔离14天结束,满足条件后次日将转为绿码。具体详尽事项将按照2月27日大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管理和服务的通知》要求执行。

“大连健康码”目前适用于大连市民及外地来连人员,根据居民出行需要自愿申请。对无法自行使用APP申请“大连健康码”的老人、儿童等可由其家属或监护人负责出示自己的“大连健康码”,也可通过原管理方式出行。其他特殊人员由管理机构采取其他出入凭证方式。“健康码”主要应用于各居民小区、复产复工企事业单位以及公共交通、大型商超、酒店、金融网点等人员相对密集的公共场所,上述区域由相关管理单位和场所按有关管理规定可选择采用“亮码或扫码+测量体温”并进行分类处置等方式使用。在初始阶段,采取的是自愿申请、方便使用的方式,获得“健康码”的人员将获得更多出行便利。下一阶段,不排除在一些领域和场合逐步探讨强制推行。

下载市民云抗疫防控专版APP并注册后,点击“大连健康码”功能,如实填报个人真实信息,提出申请,由系统自动生成专属的三色二维码--个人通行使用的“大连健康码”。同时,各相关企事业单位可申请开通企事业单位的专属码。“健康码”要以真实数据为基础,才能通过数据化治理,作出综合研判,科学划分疫情风险等级,制定差异化的防控策略和经济社会秩序恢复措施。因此要求市民和入连人员如实填报个人信息,填报虚假信息或冒用他人信息申报的,将记入个人信用记录,造成重大影响的,将依法追究有关责任。在使用过程中,将加强信息安全的监督管理,保护个人隐私。

“大连健康码”将充分发挥大数据智能化产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方便人员快速通行,减少人群聚集风险,减少人工甄别的误差风险,方便分类处置和分级分类防控,为全市各类通行场所和管控区域提供便利渠道。同时,“健康码”可以规范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管理,对企业复工、大连市民和外地来连人员出行提供方便。“健康码”的使用是城市智慧化、精准化管理的一项有效手段,将不断深化疫情后的应用场景,为市民提供便利。当前我市大量企业开始复工复产,对人员分类管控的及时性、精准性、高效性,提出更高要求。“大连健康码”是根据疫情发展的紧迫需要,采取非常规工作方式,紧急推出的应急功能。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系统不稳定、考虑不周全等问题,相关部门将及时优化完善功能,不断改进,为巩固疫情防控工作来之不易的向好趋势和企业复工复产、恢复经济社会有序安全的运行尽责发力。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玮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