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小岳,80后,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大专学历,毕业后就一直工作于大鹿岛卫生院。
因为人们对海岛的概念仍停留在“偏远、落后、渔猎为生”;“隔世、荒凉、贫困潦倒”且医疗保障及其落后的传统观念中,导致大部分医师即使高薪,也不愿选择医疗设施相对落后、成长空间相对狭窄的海岛医院就职。
由于年龄关系,大鹿岛医院李生和老院长的精力及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长时间坐诊,古稀之年本应安享天伦之乐,但由于在岛上行医时间久了,村民的一些“老毛病”,只有他能够“手到病除”,常常是进了医院开口就问老院长在吗?也正是村民这份由心而发的信任,让他始终坚守在医疗岗位上。
年初至今,由于医院医护人员缺乏,几个月的时间里,陶小岳一个人扛起了整个海岛居民常见病症的诊疗工作,不为图名,更不为利,为的就是把老院长数十载“夜以继日、初心不变”传承下来的“医德医风”延续好。
陶小岳常把门诊室当做宿舍,后半夜实在熬不住了,就趴在办公桌上休息一下,为的就是----亮着门诊室的灯。
“很多人看惯了城市中的灯火阑珊、霓虹闪烁,对亮着一盏灯视若未见,可对海岛医院的意义决然不同。”他说。
海岛居民淳朴善良,很多老年人“头痛脑热、四肢乏力”这种小毛病习惯性的“抗一抗”,实在坚持不住了才到医院就诊,夜里见灯灭了,不忍打扰,就返回家中“再抗一晚”待天亮再来就诊。可有时恰巧就是这一晚,延误了治疗最佳时机让病情加重,病人的痛苦也加重。
所以门诊室的灯,成了亮在村里病患心中的光,也成了亮在海岛医生身上的责任。
陶小岳父亲也是一名大夫,退休后在家休养,见儿子几个月未回家,实在辛苦,特意申请来医院帮忙分担大鹿岛旅游旺季期间的医疗保障工作。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老院长父子俩、陶小岳父子俩,两个家庭、两对父子、两代行医人,秉承着“诚信守操、医德高尚、优质服务、以人为本”的信念,相聚在海角一隅的大鹿岛,治一方病痛、疗一方疾苦。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