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脑血管病专家汇聚沈城 2019中国介入神经病学大会顺利召开

7月12~13日,中国介入神经病学大会2019·沈阳站暨第四届辽宁省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及介入论坛在沈阳举行。(静脉溶栓大赛)  与此同时,中国介入神经病学大会2019.沈阳站暨第四届辽宁省缺血性卒中溶栓及介入论坛-护理分会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研讨会如期召开。

全国脑血管病专家汇聚沈城 2019中国介入神经病学大会顺利召开

来源: 沈阳网
2019-07-15 14: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会议主会场)

沈阳网、沈报融媒讯(记者杨晓楠) 7月12~13日,中国介入神经病学大会2019·沈阳站暨第四届辽宁省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及介入论坛在沈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神经内科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同仁齐聚沈城,共同分享研究成果,交流治疗经验。同时,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分院在此次会议期间,通过静脉溶栓大赛、急诊取栓大赛、专家讲座、神经护理论坛的形式为各省市区(地、级、市)等基层医院的同仁分享了静脉溶栓及机械取栓方面的经验。

(大会主席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分院神经内科蒋智林主任致开幕辞)

据悉,此次大会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辽宁省卒中学会、辽宁省脑血管病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主办,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分院及沈阳急救中心承办。12日下午,大会正式拉开序幕前夕,吉林市中心医院张汉义教授就“颈动脉夹层的DSA(脑血管造影)表现与处置”进行了授课。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南光贤教授就“卒中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及其处理”进行了深度剖析。两位老师的授课结束后急诊取栓大赛正式开始,来自各地多家医院的8名选手进行了精彩纷呈的比赛。

(急诊取栓大赛)

13日上午,大会序幕正式拉开。会议开始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桂莲教授介绍了“大血管闭塞AIS早期识别及评估”,通过各种筛查量表、影像学表现以及大血管闭塞时间的判断,对缺血半暗带及侧枝循环的评估方法进行讲解。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王守春教授通过实际病例分享了“复杂脑血管病变急诊介入治疗”经验。北京宣武医院张运周教授讲解了“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重症患者管理”,在重视术前、术中的同时,更强调了术后管理的重要性,从血压、呼吸、水电平衡、液体管理、营养支持、神经保护、气道管理、镇静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

(专家讲座)

东部战区总医院马敏敏教授从文献、前沿知识讲述了替奈普酶,了解了超时间窗的静脉溶栓,通过介入相关的前沿知识与争论讲解了“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再通治疗”,开拓了视野。北京宣武医院宋海庆教授分享了“2019ESOC重要临床研究”,就会议要点进行了介绍,包括扩大溶栓时间窗、脑出血患者阿司匹林的应用、自我康复、卒中急救通道等方面内容。长沙市中心医院王振教授结合6例实际病例向我们介绍了“青少年大血管闭塞的思考”,详细介绍了临床表现、治疗方案、预后并进行了经验总结。现场学术气氛浓厚。

(神经护理论坛)

13日下午,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志义教授进行精彩讲座,“从头MRI角度看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所致脑梗死的异同”,由实际病例讲授了不同梗死部位的核磁表现及相应临床症状,开拓了视野,并强调了查阅文献的重要性,分享了宝贵的经验。

(静脉溶栓大赛)

与此同时,中国介入神经病学大会2019.沈阳站暨第四届辽宁省缺血性卒中溶栓及介入论坛-护理分会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研讨会如期召开。据介绍,本次研讨会旨在共同探讨如何在工作中更好的做好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会议邀请了国内多位知名专家进行经验交流、授课。详细分享了对于重症专科救治、重症基础监护及护理等。各位专家为此次会议带来了精彩的学术盛宴,现场学术氛围浓郁,各位护理同仁各抒己见,踊跃探讨,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护理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推动护理事业不断创新发展。

多知一点: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临近,缺血性脑卒中(又名脑梗塞、脑梗死、脑栓塞、脑血栓)已经成为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发的疾病之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尽早识别、诊断、转送、救治对每个患者都至关重要,溶栓和血管内介入和治疗是急性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大部分患者造成终身严重残疾,甚至危及生命,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表现有:脸不对称,口角歪斜;平行举起两臂,单侧无力;说话发音不清晰,表达困难;双眼向一侧注视,看东西双影;意识障碍等。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分院建议您,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要尽快去医院就诊,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治疗,这样一来才能有最优的治疗及预后。

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分院在辽沈地区较早开展静脉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院外与120急救中心合作,提前了解患者信息及病情,院内建立由急诊科、放射线科、神经内科、导管室、检验科多学科协作的绿色通道,大大的为患者缩短了就诊到治疗的时间,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静脉溶栓和(或)机械取栓等最有效的治疗。

(杨晓楠)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