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教科工委的具体指导帮助下,学习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着力打造国际化办学特色,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2018年,学院连续两年位列全国高校国际化排名(留学生比例12.6%)第五位和第六位。综合排名上升至第208位和第212位。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声誉不断提高,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顶层设计,提出适应学校阶段发展的国际化战略
学院党委认真总结国际化办学经验,提出打造国际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总体发展思路,并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国际化、信息化为两翼的发展战略写入学校“十三五”总体规划。
学院加强国际化办学顶层设计,坚持做好三个统筹:一是统筹做好国际化办学特色和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的关系,举全校之力,发展留学生教育,以国际化办学为先导,挺进国内高校先进行列,接轨国际先进医教研理念,带动医教研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升。二是统筹留学生规模效益和培养质量的关系,健全国际化办学工作体制和运作机制,着力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目前有来自47个国家的1330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全部为学历生,规模位列省内高校前列。三是统筹做好留学生管理和人文关怀的关系,留学生教学安排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严格招生管理、成绩管理和日常管理。校领导每学期与留学生开展座谈会、“校长面对面”等活动。三年来,全面落实了留学生提出的20多条合理化意见。
加强对外开放合作。近几年,全校每年组织20多个团组出访,党委书记、院长每年都亲自带队到国外访问,支持班子成员组团出访,鼓励一线教师、科研人员出国开展学术访问和交流。
2.加强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着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依据《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以学生回国考取执业医师为目标,以学生听懂、学会为标准,按照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要求,定期开展教学检查,教学督导组专家深入课堂指导,确保留学生授课的教学质量。
积极开展PBL、翻转课堂等教育教学改革。鼓励留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培养留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课间实习、毕业实习等教学任务全部由直属三甲医院完成,注重加强医患沟通和临床技能培养。
学院为留学生设立了奖学金,包括综合奖学金、单项奖学金、院长奖学金,并在每学年末对优秀留学生进行表彰,积极营造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
加强文化育人,突出医德教育特色。倡导“爱与责任”是医者的灵魂,将医德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在全国率先发起“中国高校专业志愿服务行动”,承办“中国高校专业志愿服务发展论坛”和“全国医学生医疗扶贫暨服务学习计划”,深入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留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在“十二运”、全国医学生暑期医疗扶贫活动、乡村振兴计划、支教支医等志愿服务中做出了突出贡献。2015年暑假,加纳籍留学生志愿参加了“李嘉诚基金会”组织的全国医学生暑期医疗扶贫活动。《中国日报》报道了学校2016级美国籍留学生参与公益广告,帮助康平县贫困户,助力乡村振兴的事迹。积极组织留学生体验中国文化,培养留学生成为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友好人士。
打造护理专业国际品牌,加强国际护士订单培养。沈阳医学院是辽宁省唯一开展国际护士订单培养的高校,与日本等国家深入开展护士订单培养,培养国际化护理人才。
3. 实施“百人计划”和“150计划”,建设一支与国际化发展相适应的师资队伍
加大海外归国人员引进力度,下大力气面向海内外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博士。近年来,引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辽宁特聘教授”3人及一批海归人才和优秀博士。校本部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比例达91%,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44%,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达13%。聘请国内外名誉教授、客座教授70余人。
柔性引进高水平智力资源,充分发挥院士工作站的引领作用,樊代明、刘以训等在站院士经常来校指导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留学生教育等工作。
坚持优中选优原则,加强留学生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坚持遴选最优秀的教师承担留学生的教学任务,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和动态调整制度,制定“留学生授课学时等同于中国学生授课学时数的四倍”等鼓励政策,调动承担留学生授课任务教师的积极性。
实施“中青年教师海外研修计划”,每年投入300万元,选送10名中青年教师赴世界知名大学进修学习。实施“131人才建设工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留学生师资培训体系。
学校建有市政府特邀院士工作站,成为国家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斐里德·穆拉德工作站,为国际化办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4.加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促进留学生教育规范化、人性化
2004,学院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15年来,共有来自55个国家的1800多名留学生先后在学院学习。
高度重视留学生教育,成立外国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与质量监控等方面严格把关。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发挥学生自学管理能力,依法依规对留学生进行管理。设置留学生专职辅导员,负责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引入淘汰制,近三年,因违纪受到处分、劝退或开除的留学生达87名。
学校建有外国人服务工作站,集中为留学生代办居留许可手续等做法,得到沈阳市出入境管理局高度认可并推广到全市高校。实行全员保险制度,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留学生人文关怀,开展留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在“春节”等节假日,坚持走访慰问留学生,同留学生一起包饺子、贴春联。
5. 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学校国际化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在学校的规划建设中充分融入国际化理念,为中外学生提供共同学习、交流和讨论的公共场所,努力打造生态化、国际化的校园氛围环境。加强图书文献资源建设,提高外文图书、外文期刊和外文电子资源的数量和比例。二是完善吸纳海外教师和留学生的环境建设。目前,学校正加紧筹建国际学院,共3.9万平方米,新增720张床位,拟于今年7月开工建设,2020年建成后,为来华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留学生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三是营造国际化文化氛围。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形成有利于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体系。积极举办校园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二、主要成效
1.国际化办学特色凸显,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国际认可
开展留学生教育以来,73.2%的毕业留学生通过所在国家的医师资格考试并走上医生工作岗位,10名毕业生通过美国职业医师初级阶段考试,学校的办学质量得到了普遍认可和生源国的高度肯定。尼日利亚吉加瓦州政府主动与学校开展合作,提供全额奖学金选送49名留学生到学校学习。此外,还有南非、纳米比亚和加纳的政府奖学金留学生。
国际护士订单培养项目已有三批50名学生顺利通过日语能力一级测试,并在日本大分岡医院、惠寿综合医院等医疗机构工作。
2.涌现高层次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果,带动办学水平全面提升
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十几个国外政府、院校和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达成合作意向,开展合作与交流。与美国印第安纳卫斯理大学连续七年开展交流互访,美方11批次共74名师生、学校7批次共42名师生已完成互换交流。与日本环境与健康研究会共同开展十届中日环境与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与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学合作成立“中日尿路结石研究中心 ”,依托“手外科组织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积极开展科研项目国际合作。先后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
3.学校国际声誉显著提高,为沈阳市对外开放做出了贡献
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事务局局长,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生物化学家托马斯·聚德霍夫等许多重要的国际官员和专家先后来校访问、讲学。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表示:“在中国一共2000余名尼日利亚留学生,有500名在沈阳医学院学习,显示了沈阳医学院的办学水平和沈阳市的国际影响力”。
在校留学生经常参加“爱上大沈阳”等各种文化、经贸活动,成为沈阳市对外开放、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热爱沈阳、宣传沈阳,传播“沈阳故事”。每年招收的新生有50%是由留学生回国宣传,为沈阳历史文化、开放发展的成就和魅力所吸引而来。有的留学生毕业后在沈阳就业创业,为辽沈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今后,学院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对外开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本次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易炼红同志来校调研时提出的“把国际化办学做成学校的特色和品牌”的指示和守权书记、姜军副市长对国际化办学的具体要求,围绕沈阳“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中心、先进装备智能制造中心、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的目标部署,加强国际教育合作,扩大留学生规模,进一步打造国际化办学特色,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沈阳市新一轮振兴发展做出新贡献。(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推荐